中國近代經濟史
中國近代經濟史
《中國近代經濟史》是2010年5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克祥、吳太昌。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狀況等有關內容。
本書是“九五”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是《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4》(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汪敬虞主編)的後續,全面考察和探討1927——1937年,即國民黨政府成立最初10年間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特點。汪敬虞教授早先提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是其中心線索,嚴中平教授生前反覆強調的“三新”(新觀點、新資料、新方法)是本書力求達到的重要目標。
《人民文庫叢書: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套裝共3冊)》涉及領域廣泛,行業興替頻繁,情況複雜,舊中國政府又未能留下系統和完整的資料,統計數據尤為缺乏。掛一漏萬、畸輕畸重、以論代史、以偏代全、以偏概全、重生產關係輕生產力、重質的論述輕數量分析,等等,是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常見的毛病和缺陷。有鑒於此,課題組在充分吸收現有研究成果、全力挖掘和整理資料的基礎上,採用個案分析與綜合考察相結合,微觀、中觀、宏觀結合,縱橫結合,史論結合,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相結合、質的論述和量的分析相結合的“六結合”研究方法,保證和提高了成果質量。課題組特別把加強數量分析放在首位,整理和編製了大量統計表格(全書共有大小統計表434個),填補了數量統計方面的一些重大空白,在量的方面更完整和準確地再現了經濟發展的歷史原貌。
前言
導言 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資本主義的危機和新民主主義的萌發
一、日本侵略、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影響
(一)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和國民黨政府的退讓妥協
(二)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對中國經濟的打擊
二、國內形勢與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政策
(一)蔣介石獨裁地位的確立和對蘇區的“圍剿”與蹂躪
(二)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政策
三、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蛻變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停滯衰退
(二)國民黨國家壟斷資本的形成
四、工農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雛形
(一)武裝起義和農村根據地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經濟雛形的建立
第一章新式工礦業的危機及不平衡發展
第一節棉紡織工業和其他輕工業
一、棉紡織業的發展與不發展
(一)日本資本的瘋狂擴張及其對華資的壓迫
(二)民族棉紡織業的短暫發展和嚴重危機
二、機器繅絲業和絲織業
(一)機器繅絲業的短暫維持和部分發展
(二)機器繅絲業的嚴重危機和局部恢復
(三)機器絲織業的興起和初步發展
三、機器麵粉工業和其他輕工業
(一)機器麵粉工業
(二)火柴工業
(三)捲煙工業
第二節重工業和化學工業
一、機械工業的短暫發展和明顯萎縮
二、電力和電機工業
三、水泥工業的初步發展
四、化學工業
(一)基礎化學工業的產生和長足發展
(二)日用化學工業
第三節礦冶業
一、國民黨政府的礦業措施和全國礦冶業的基本情況
(一)國民黨政府的礦業政策和措施
(二)礦冶業的基本情況
二、外國資本的擴張和日本對東北礦業的掠奪
(一)外國資本的繼續擴張和對礦產市場的操縱
(二)日本對東北礦產資源的掠奪
三、官辦和商辦礦冶業的消長和不平衡發展
(一)國家資本的建立與資本結構及其變化
……
2016年2月,該作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