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僧,漢語詞語,意思是向和尚施飯;迷信者修善祈福的行為。
《舊唐書·李蔚傳》:“
懿宗奉佛太過,常於禁中飯僧,親為贊唄。”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知祥嘗飯僧於府,昭遠執巾履從智諲以入。”
清·
王應奎《柳南續筆·飯僧求嗣》:“大師謂多飯僧可以有濟,某君立願以二萬為率。”
王建(765年—835年),字仲初,許州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
唐朝大臣、詩人。
出身寒微,貧困潦倒。大曆年間,考中進士,一度從軍。中年入仕,歷任
昭應縣丞、
太府寺丞、秘書郎、
太常寺丞,累遷
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
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王建擅於樂府詩,與
張籍齊名,世稱“
張王樂府”。詩作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
藝術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現實,揭露社會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
民歌謠諺色彩。作品《
田家行》《
水夫謠》《
羽林行》《
射虎行》《
古從軍》《十五夜望月》《
渡遼水》《
田家留客》《
望夫石》等。善於“
宮詞”,為研究
唐代宮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
王建詩集》《王建詩》《
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