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樓天主教堂

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洪家樓天主教堂(HongjialouCathedral)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一般簡稱洪樓教堂。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歷城區花園路洪家樓3號。東鄰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洪樓廣場北側,以洪家樓村而得名。

洪家樓天主教堂是利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籌建的,由奧地利龐會襄修士設計、中國勞工承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開工建設,歷經3年多時間,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5月竣工。整個建築坐東朝西,立面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平面呈“十字形”,象徵著天主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教堂大廳可容納千人進行宗教活動。

洪家樓天主教堂建成時是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在中國近代宗教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建設背景

1920年左右
1920年左右
1870年(清同治九年),顧立爵神甫在濟南東郊的洪家樓購地興建教堂。1900年,發生庚子之亂,6月27日,山東巡撫袁世凱要求外籍教士赴煙台、青島躲避,中國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樓教堂,“以便保護”。7月5日,歷城知縣李祖年帶兵查封洪家樓天主教堂,將聚集於此處的華人天主教徒遣散。7月6日,義和團開始破壞洪家樓教堂,挖掘教士墳墓。歷城知縣聞訊派兵鎮壓。
1902年,天主教山東北境教區的方濟各會荷蘭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在得到庚子賠款以後,主持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由奧地利修士龐會襄設計,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牆用石塊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兩座高大的尖頂鐘樓,還有眾多的小尖塔。教堂內部布滿了天主教題材的壁畫和雕刻,大廳可容納800人。
其施工者為孫村著名石匠盧立成,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德國人特意聘請盧立成為工程的總施工、總監管,帶著本村一百多名石匠,總管著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圖紙對採購、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進行安排調度,歷時三年終於使工程竣工。
1937年日寇侵略中國,很快佔領了華北地區,教區受損,教友被殘害也屢見不鮮。解放濟南時,市郊東部的洪家樓地區也未能倖免,當時的大小修院已遷至五大馬路妙法里。後來主教座堂院內也有炸彈落下,但大堂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建國之後

1930年左右
1930年左右
1966年,在文革中被關閉。1985年4月,政府撥專款對6個十字架、96處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畫、聖像、地面、跪凳、祭台、燈具等設施全面進行了修繕。同年12月25日聖誕節,已經關閉近20年的教堂恢復開放,並舉行盛大彌撒。
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建築特色


布局

洪家樓天主教堂主要包括哥特風格的經堂和南側與修道院羅曼式建築相一致的神父辦公樓、北側文革后所建的帶有檐廊的單層磚石混凝土材料的建築用房,分別作為接待處、修女室以及禱告室等教會日常的辦公和生活的場所。北側為四坡屋頂的附屬房屋與禮拜堂聖器室連接,作為神父的休息室和小禮拜室,且有神父儲酒所以的地下酒窖,入口設置在南部修道院里。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
教堂的南部山東省聖神修院建於1905年,西面部分是神修院的附屬用房,東面部分是三合院的形式,分別作為學生的生活區,主要作為宿舍、衛生間、餐廳、教室、圖書館以及辦公室。三合院的中間圍合成為小花園,花園前得空地作為學生活動場所。三面圍合的附屬房屋構成了整個的洪家樓天主教堂建築群。從教堂建築群的總體布局上看,教堂採用對稱式的庭院式布局,教堂庭院大門與禮拜堂正門、中廳、祭壇在中心軸線上。

外表建築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為雙塔哥特式建築,1906年擴建,基本屬於歐洲12至16世紀初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與聞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夏特爾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極為相像。
教堂座東面西,前窄后寬,多角多棱,多門多窗,建築面積約有2600多平方米,聖壇設於東端。正面有兩個尖頂分立式鐘樓,高約60米,左右為穹窿式尖卷頂,三個正門均為尖拱型,拱門上面層層雕花;教堂後端,也有兩個高約55米的尖塔,前後四塔相互對應,皆為青磚、料石砌壘。正門兩側一對高大的鐘樓通貫多層墩柱。教堂內,設兩排縱柱,中央通廊高大,地面用青條石鋪就,圓頂和牆壁上。
洪家樓天主教堂雖然是比較純粹的西方建築,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細部看出中國傳統的影響。教堂主廳的屋頂蓋著中國傳統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門兩側上部石牆雕有兩個石龍頭,龍嘴大張,怒目圓睜,雕刻生動誇張,顯然借鑒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內部結構

教堂主廳中央通廊高大,進深很長,地面用青條石鋪就,堂內設兩排方形縱柱(約40餘根),柱頭雕刻著鏤空花卉,圓頂和牆壁上繪製的精工圖案、雕飾和文字。高聳的穹窿頂上繪滿了宗教壁畫(多為色彩艷麗的花卉圖案),細長的柱身布滿玲瓏的雕刻,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給人以深深的震撼,使人頓有莊嚴、肅穆、偉麗之感。教堂裡面的採光也很充分,其窗子是用彩色玻璃鑲嵌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產生出強烈的光色效果。尤其是在日出時,東端聖壇處霞光燦爛,五彩繽紛;日落時,西面入口處則是光彩四溢,滿目生輝。
徠在教堂的南側,還有一處以鐘樓為中心的二層環廊建築群,方形尖頂的鐘塔有四層高,東西兩側各建有二層西式環廊建築。據悉,此院為一獨立建築院落,原為華北總修道院。

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乘坐公交1、10、11、30、75、106路至洪家樓站下。

保護措施


1985年4月間,濟南市政府撥專款,對6個十字架、96處石花雕塔和教堂內的壁畫、聖像、地面、跪凳、祭台、燈具等設飾又全面進行了修繕。 
1992年,洪家樓天主教堂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價值意義


洪樓天主教堂是濟南市乃至山東省第一座採用“囤積法”建造的歐式建築。早在始建之前,義大利傳教士和法國傳教土就在洪家樓一帶建起了小修道院。 洪家樓天主教堂作為一棟哥特式建築,既具備哥特式建築輕盈向上的特點,也有中國含蓄內斂的建築特色,建築的很多細節都體現著哥特建築與中國建築文化的融合。從南立面看,建築的前面部分是U型迴廊,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庭院迴廊,卻更為簡化。洪家樓天主教堂雖然不斷地被修繕,但主要建築材料依然是青磚、料石壘砌,垂直挺拔。外窗為紅色木質窗框,裝飾簡化,用木條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內鑲嵌玻璃,是典型的中國紅與簡練的幾何線條的結合。教堂內地面用青條石鋪面,縱柱為青石柱,肋梁是紅色石磚,材料風格呼應,整體和諧統一。 洪家樓天主教堂雖然是比較純粹的西方建築,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細部看出中國傳統的影響。教堂主廳的屋頂蓋著中國傳統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門兩側上部石牆雕有兩個石龍頭,龍嘴大張,怒目圓睜,顯然借鑒了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