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短語

論語·子罕》上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雕,通“凋”,凋零。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1)也。” (《論語·子罕第九》)
【註釋】
(1) 雕:同“凋”,凋零。
(2)然後:就。然,這樣. 后,之後.

譯文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這樣才知道松樹柏樹是不會凋謝的。”

深層含義


孔丘說:“在艱苦的環境中,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丘說:“在污濁的社會中,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君子。”

詞義


歲:年。
之:這裡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翻譯。
歲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
然:這樣。
后:古意同“不”。
凋:凋謝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深層含義:
歲寒:比喻污濁的社會或艱苦的環境。
松柏:君子。
松柏:常綠喬木,喜溫抗寒,對土壤酸鹼度適應性強,廣泛分佈於我國華北南部及華東地區,亦常用作園林作觀賞樹種。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對松樹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徵堅強不屈的品格,並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

詞語辯正


《論語·子罕篇》: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傳統譯文:
1、”孔子說:“(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謝的。”
此譯文將“后凋”譯作“不會凋謝”。並且註釋說“后,古意為不”。后即是后,豈能將后譯為不,古籍中從無此種用法,實出臆斷。
2、孔子說:“天氣冷了,然後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此譯文將“后凋”譯作“最後凋謝”,顯系錯誤。松柏為常綠喬木,不會凋謝,這是基本的常識。
這個譯文:孔子說:“天氣寒冷,然後才知道松柏遲遲不凋謝的可貴”。
說文》:“后,遲也”。“松柏之後凋”是說松柏“遲凋”,遲到人們總是等不到它凋謝。故將“后凋”譯作“遲遲不凋謝”,最為適當。而且孔子諄諄善誘地給我們講這個道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告訴你松柏的“后凋”,而是為了說松柏“后凋”之可貴。所以譯作:“天氣寒冷,然後才知道松柏遲遲不凋謝的可貴”。方可反映原文的本旨。

喻意


喻意:年歲寒冷,然後才知道松樹和柏樹不會(像其他的植物一樣)凋謝的道理。比喻松柏堅忍耐寒的品質。

出處


本文選自《論語·子罕第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