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劫餘生的結果 展開

天劫餘生

1993年由弗蘭克·馬歇爾執導電影

《天劫餘生》,由美國導演弗蘭克·馬歇爾執導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求生影片。

1972年10月13日,一支烏拉圭橄欖球隊所搭乘的飛機在安第斯山脈失事。影片通過講述倖存的橄欖球隊員們在冷酷的環境下求生的經歷,表現了人對於生存的渴望,雖然這一生命話題曾引發了美國社會上激烈的生命與道德的辯論,但生存者的勇氣仍然值得我們尊敬。

劇情簡介


1972年10月13日,赴智利比賽的烏拉圭橄欖球隊所搭飛機墜毀於安第斯山脈。飛機在墜毀中,撞中山脈的岩石,飛機被撞為兩截。飛機的前大半部落入一片平坦開闊的雪原之上,這裡離文明世界相距甚遠,在經過短暫的驚慌之後,他們開始強烈地祈盼來自外界的援救,當局的搜索飛機掠過生還者的視野,興高采烈的球員們以為得救在即,把所有的剩餘食物分享一空。
不過沒幾天,這種興奮就被接踵而至的飢餓和無望的等待所替代,所有的人內心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人的情緒開始發生了激烈的逆轉。於是就有人提出吃已經死去人的屍體,在激烈的討論和內心掙扎后,吃人肉的舉動開始了。
天劫餘生海報
天劫餘生海報
第一個行動者開始走向被積雪掩著的屍體,用一把小刀從死屍的臀部割下一塊塞進口中。這時的畫面顯得異常地平靜。所有的人都在注視著他,每個人的心裡都在進行著劇烈的掙扎,人們依靠幾十年積攢的文明素養在此時變得脆弱不堪,飢餓戰勝了所有人對人本有的尊重。
於是,餘下的人開始依次效仿,到最後所有堅持“不吃”的人都開始吞食人肉。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不再有內心的譴責,每個人都將此做為生存的必須。並且在吃的方法上也漸入佳境,他們將人肉一片片割下,放置在機翼上用陽光烘烤成半熟的狀態再食用。
生存做為人的本能,此時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隨著冬季的來臨,一些體弱者也開始步入生命的終結,無論是夫妻、朋友,只要生命一旦結束,馬上就成了其它人的食物。生存,已經把人的神經完全麻木了,人的唯一想法就是要活下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伊桑·霍克
伊桑·霍克
伊桑·霍克 飾 Nando Parrado
文森特·斯帕諾
文森特·斯帕諾
文森特·斯帕諾 飾 Antonio Balbi
喬什·漢彌爾頓
喬什·漢彌爾頓
喬什·漢彌爾頓 飾 Roberto Canessa
布魯斯·拉姆塞
布魯斯·拉姆塞
布魯斯·拉姆塞 飾 Carlitos Páez
約翰·紐頓
約翰·紐頓
約翰·紐頓 飾 Antonio 'Tintín' Vizintín
職員表
導演
導演
導演 弗蘭克·馬歇爾

音樂原聲


天劫餘生劇照
天劫餘生劇照
主題曲:
James Newton Howard -《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APE]是[天劫餘生]的原聲音樂
片尾曲:聖母頌 (Ave Maria)
Aaron Neville

幕後製作


《天劫餘生》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求生影片。其根據英國作家皮爾斯·保羅·里德(Piers Paul Read)的報告文學《活著:安第斯倖存者的故事》( Alive: The Story of the Andes Survivors)改編。1972年10月13日,赴智利比賽的烏拉圭橄欖球隊和他們的親屬朋友所搭的烏拉圭空軍571號航班墜毀於安第斯山脈,45名乘客中12人當場死亡,24小時后4人傷凍致死,8天後有關當局放棄搜索,10天後糧食斷絕,14天又發生雪崩活埋了8人。在海拔一萬多公尺,零下十度的冰天雪地,餘生者憑藉頑強的意志最終得以倖存。這部電影以一種較為紀實的手法和我們一起探討了人性中那種決不服輸的精神,也和我們討論了信念的重要性。儘管這個故事曾經被改編過一次,當時的片名為《倖存者》(Survive),但這部重新改變的版本絲毫不遜色於第一版,甚至還有所超越。整部電影在高山上實景完成,高山的那種不可戰勝的威嚴感更讓我們感到了當時環境的惡劣,也讓我們更佩服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這部電影不但題材好,導演的拍攝手法也相當有水準,電影情節沒有拖沓之處,整部電影相當流暢。電影還啟用了一班新人,但他們都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把年輕人的朝氣和勇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天劫餘生劇照
天劫餘生劇照

播出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USA1993年1月15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3年3月25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93年4月1日
瑞典Sweden1993年4月9日
法國France1993年4月21日
荷蘭Netherlands1993年4月29日
西班牙Spain1993年4月30日
英國UK1993年4月30日
芬蘭Finland1993年4月30日
德國Germany1993年5月13日

獲得榮譽


艾美獎(Emmy) 1993
傑出個人成就獎 (提名) ——派瑞·雪佛(Perry Schaffer)
MTV電影獎1993
最佳動作場面 (提名)

作品評價


天劫餘生劇照
天劫餘生劇照
They were ordinary young men driven to the very limits of human endurance.
他們是普通的年輕人,被逼迫至人類忍耐的極限。
The triumph of the human spirit.
人類靈魂的勝利。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在浩瀚的大海上,一艘斷了桅杆的船隨風漂游,船上斷水斷糧已有數日,一些人開始在船上尋找著已經將死的人,並開始醞釀著要吃人,沒有死人,有人甚至要吃活人。所有的人儘管很飢餓,但誰也不想在睡夢中被別人吃掉。在對峙了幾天之後,一條救命的大船出現了,人們開始跳躍、擁抱,所有的人在一瞬間回到了文明的社會。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不斷地死亡,讓他們撐過一個冬季,那今天的這幕故事也許就無人知曉。如果沒有蘭度和羅拔兩位勇敢的探路者走出這個令人窒息的茫茫大山,我們也無法看見這讓人震撼的生命歷程。
在經過70多天煉獄般的日子得以生還之後,這一生命話題引發了社會上激烈的生命與道德的辯論,也使生還者更深的保持沉默,他們共同立誓絕不對外人談論此事。多年後這一誓言被拍攝計劃打破,經過編導艱苦的交往談判,其中的一部分人願意幫助導演把當初的情景重現銀幕;而另一部分人則指責他們出賣了同伴的痛苦。我們今天能在屏幕上看到《天劫餘生》,真應該感謝那些同意拍攝的生還者的勇氣。
當人們把罹難者的遺骸埋葬在高高雪峰環繞的岩峰之下,在矗立十字架其上,回蕩著生還者的深深祈禱,在上帝面前,那些以吞食同類的屍骸而謀生存,其心靈的顫慄將延續他們的一生,讓我們也為他們祈禱!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這是一部極其感人、優美的電影。這部電影以一種較為紀實的手法和我們一起探討了人性中那種決不服輸的精神,也和我們討論了信念的重要性。儘管這個故事曾經被改編過一次,當時的片名為《倖存者》(Survive),但這部重新改變的版本絲毫不遜色於第一版,甚至還有所超越。整部電影在高山上實景完成,高山的那種不可戰勝的威嚴感更讓我們感到了當時環境的惡劣,也讓我們更佩服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這部電影不但題材好,導演的拍攝手法也相當有水準,電影情節沒有拖沓之處,整部電影相當流暢。電影還啟用了一班新人,但他們都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把年輕人的朝氣和勇氣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