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皮翼目的結果 展開

皮翼目

皮翼目

皮翼目(Dermoptera)現生的皮翼類僅有1科1屬,即鼯猴(Cynocephalus)。兩現生種分佈在東南亞及南洋群島的熱帶森林中。鼯猴略徠大於松鼠,自頸至尾有被毛皮膜相連,適於滑翔。下門齒擴大,呈梳形,臼齒多尖。

簡介


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現存代表僅包括鼯猴科一科,特產於東南亞,有兩種。菲律賓鼯猴分佈於菲律賓群島馬來亞鼯猴(斑鼯猴)分佈於中南半島南部到大巽他群島一帶。

分佈


皮翼目的史前成員分佈較現在廣泛很多,古新世和始新世在北美洲和歐洲等地尚生存著一些其他科的代表。

生活習性


馬來鼯猴
馬來鼯猴
在鼯猴看起來好似狐猴鼯鼠的結合,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擁有鼯鼠一樣的用於滑翔的皮膜。其皮膜的表面積比其他滑翔哺乳動物更大,滑翔能力非常強。鼯猴是植食性動物,高度樹棲性,爪子強壯,可以牢牢地抓在樹上,幼獸則用爪子牢牢地抓住母獸的腹部。鼯猴現在數量尚多,沒有滅絕的危險,但由於其高度樹棲性,熱帶雨林的減少會對其有一定的威脅。鼯猴的主要天敵為大型猛禽等,其中菲律賓鼯猴是食猿雕的主要食物。皮翼目和靈長目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可能起源於同一個祖先,並可置於同一個總目。

皮翼目化石


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的化石以往僅發現在北美晚古新世至早始新世地層中。自1918年發現后,僅有一側膜獸科(Plagio-menidae),包括側膜獸(Plagiomene)和游翔獸(Plane-tetherium)兩屬,化石極少。但70年代在北極埃爾斯米爾島的早始新世地層中找到 3種以上的側膜獸類化石,其數量和分化程度都勝過美國西部。近年中國內蒙古中始新世(約5000萬年)地層中也發現了可能屬皮翼類化石。化石種類與現生種類關係不清。有人主張把北美始新世食蟲類中的混咬獸科(Mixodectidae)和粗齒獸科(Picrodontidae)歸入皮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