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王鎮的結果 展開

天王鎮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下轄鎮

天王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地處陳倉區東南部,東與釣渭鎮接壤,南依秦嶺與太白縣桃川鎮相連,西與磻溪鎮毗鄰,北隔渭河與東關街道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千米,總面積154.70平方千米 。

天王鎮名勝古迹眾多,寶雞外八景之一的姜子牙釣魚台“釣璜靈磯”就坐落境內。

截至2020年6月,天王鎮下轄14個行政村。2011年,天王鎮農業總產值12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2.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億元,各類存款餘額4.65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天王鎮常住人口為24875人。

歷史沿革


天王鎮
天王鎮
天王鎮因傳說宋末村中主要巷道狀若“天”“王”二字,故得名。
1949年10月,設天王鄉。
1958年,改為天王公社,轄23個生產大隊。
1959年4月,改為虢鎮公社天王管理區。
1961年9月,恢復天王公社,轄23個生產大隊。
1966年5月,改為東風公社。
1970年3月,複名天王公社。
1984年4月,改為鄉,轄23個行政村。
1985年9月,改設天王鎮。
2005年10月,撤銷付家坡村,併入釣魚台村;撤銷后溝村,併入梁家台村,轄21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2002年,轄天王村、光明村、毛家溝、楊家溝、八廟村、孫李溝、曹家溝、西堯村、胥家村、寨子村、王家堡、伐魚村、釣魚台村、梁家台、后溝村、柏坡村、小塬村、楊家莊、廟咀、關爾下、十二盤、朱頭坪、付家坡23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轄有天王、光明、毛家溝、楊家村、八廟、孫李溝、曹家溝、西堯、胥家、寨子、王家堡、伐魚、釣魚台、梁家台、柏坡、小塬、楊家莊、廟咀、關爾下、十二盤、朱頭坪21個行政村;下設1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天王鎮下轄14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天王街道東街。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4104200121天王村
610304104202220毛家溝村
610304104204220八廟村
610304104205220孫李溝村
610304104206122曹家溝村
610304104208122胥家村
610304104209122寨子村
610304104210122王家堡村
610304104211122伐魚村
610304104212220釣魚台村
610304104215122柏坡村
610304104216220小塬村
610304104219220關爾下村
610304104220220十二盤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天王鎮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地形複雜,境內山、川、原、溝皆有。最離點位於秦嶺山脈,海拔997米;最低點位於渭河沿岸,海拔567米。 
水系水文
天王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伐魚河、毛家溝河等。境內最大河流伐魚河,自朱頭坪村至寨子村流經境內的十二盤、關爾下、毛家溝、釣魚台、伐魚等10個村,境內流長26.3千米,流域面積155.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天王鎮
天王鎮
天王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滑坡、秋淋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牛1—2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災害發生在1985年5月3日,造成經濟損失3000餘萬元。

人口民族


天王鎮
天王鎮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轄區總人口32766人,常住人口31195人,城鎮化率95.2%。另有流動人口1571人。總人口中,男性17150人,佔52.3%;女性15616人,佔47.7%;14歲以下4489人,佔13.7%;15—64歲25721人,佔78.5%;65歲以上2556人,佔7.8%。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2664人,佔99.7%。2011年,天王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1.7人。 
2018年,天王鎮戶籍人口33966人。
2021年7月27日,根據陳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天王鎮常住人口為248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天王鎮財政總收入389萬元,比上年增長25.0%。農民人均純收入7021元。 
2018年,天王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天王鎮耕地面積4.5萬畝,人均1.3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7萬畝,林地面積15.1萬畝。2011年,天王鎮農業總產值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天王鎮糧食生產21568噸,人均658千克。其中小麥10656噸,玉米10912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天王鎮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羊飼養量2500隻,年末存欄1200隻;牛飼養量7053頭,年末存欄3500頭;家禽飼養量3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2011年,天王鎮生產肉類1550噸,鮮奶2.3萬噸;畜牧業總產值4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累計造林6.8萬畝,其中防護林5.4萬畝,經濟林1.4萬畝,林木覆蓋率40.8%。2011年,天王鎮水果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8034噸,主要品種有桃、獼猴桃,其中桃5730噸,獼猴桃2304噸。板栗種植面積8414畝,產量953噸;核桃種植面積3394畝,產量156噸;花椒種植面積1350畝,產量32噸。2011年,天王鎮有大型農業機械265台(輛)。 

第二產業

天王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機械加工、鑄造、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天王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3%。擁有工業企業509家,從業人數45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23%。 

第三產業

天王鎮
天王鎮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商業網點5個,職工423人。2011年,天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城鄉集貿市場3處,年成交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7.9%。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5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670份、期刊890冊,業務收入9萬元。電信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7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200戶,行動電話用戶16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30萬元。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天王鎮境內省級風景名勝區有釣魚台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有旅社、招待所3家,床位120張。2011年,天王鎮共接待遊客10萬人次,旅遊收入0.9億元,比上年增長28.5%。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6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511億元。

交通


天王鎮境內310國道過境;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9千米;鎮村道路39條,總長50千米。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米;道路鋪裝面積3.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6平方米;城鎮橋樑2座,總長度20米。2011年,天王鎮鎮客運站日均發送32輛客車,日客運量3000人次。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854人,其中技能人才1958人,農村實用人才896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小學8所,在校生1475人,專任教師1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80人,專任教師9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97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30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94平方米;村文化廣場15個,佔地4.5萬平方米。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社火、馬社火、車社火、高蹺社火、社火臉譜繪製技藝、泥塑等,其中社火以寶雞民間社火名義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社火臉譜繪製技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泥塑、馬社火、車社火、高蹺社火被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線電視用戶685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8.5%。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體育場地28個,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所20個;病床139張;專業衛生人員159人。2011年,天王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3411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147人,參合率93.4%。 
社會保障
2011年,天王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0戶,人數1693人,支出204.7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人,支出14.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2人次,共支出0.7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66人次,支出1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7.9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961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1人。 
基礎建設
天王鎮
天王鎮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7千米,生產能力1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0噸;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035千伏安,低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13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3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100%。
截至2011年末,天王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0.6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4公頃,綠化覆蓋率20%,人均綠地3.2平方米。

獲得榮譽


天王鎮
天王鎮
天王鎮先後榮獲省級“衛生鎮”、市級“生態鎮”、“脫貧攻堅先進鎮”、區級“平安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