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濟醫學堂舊址

利濟醫學堂舊址

浙江省瑞安市玉海街道公園路10號。創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是主張變法的清末舉人陳虯等人為推行維新主張而創辦的新式中醫學堂。該學堂集教學、醫療、科研於一體。利濟醫學堂舊址,由門屋、廂房、主樓、中草藥圃組成。現闢為利濟醫學堂博物館。

目錄

簡介


利濟醫學堂舊址位於城關鎮公園路4號。創辦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系陳虯、陳介石、陳葆善等為推行改良維新主張所辦的我國第一所新式中醫學堂,採用歐美辦學制度和方法。陳虯手訂《習醫章程》,創辦《利濟學堂報》,培養了300餘名優秀中醫師。學堂佔地面積約1840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由門廳、主樓、東西廂房、種植園組成,建築風格中西混合。主樓面闊五間,西式構築。
利濟醫學堂舊址
利濟醫學堂舊址現名為利濟醫學堂博物館,位於溫州瑞安城關鎮公園路10號,門台上方石額“利濟醫院”四字為孫衣言(孫詒讓之父)所書。利濟醫學堂創辦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系陳虯、陳介石、陳葆善等為推行改良維新主張所辦的我國第一所新式中醫學堂,採用歐美辦學制度和方法。陳虯手訂《習醫章程》,創辦《利濟學堂報》,培養了300餘名優秀中醫師。學堂佔地面積約1840平方米,座北朝南,為二進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築。門廳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民國九年(1920)增建正廳,系五間西式樓房。後有葯園,為種植藥材之所。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陳虯(1851—1904),原名國珍,字慶宋,號子珊,后改字志三,號蟄廬,別名皋牢子,祖籍樂清斗山,瑞安人,但常自稱“樂清陳虯”。自幼勤奮好學,使酒負氣,習拳棒,善泅水。多次赴省鄉試,都未錄取,便致力研究醫學。26歲出議方葯,立醫案,為人治病。30歲著《蟄廬診錄》,提供了辨證施治、解決疑難疾病的範例,醫名甚著。陳黻宸(1859—1917)幼名芝生,一名崇禮,后名黻宸,字介石,晚年改名芾,室號飲水齋、燭見知齋。生於瑞安城內虹橋里。父麟書,精通算學。兄煜生,稟生。黻宸及弟醉五都從長兄學習啟蒙。16歲交陳虯,18歲交宋恕,終身友好不渝,其後合稱“東甌三先生”。最早的新式中醫學堂--利濟醫學堂
利濟醫學堂舊址位於浙江瑞安市玉海街道辦事處公園路10號,創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是陳虯、陳介石、陳葆善、何迪啟等為推行改良維新主張所辦的新式中醫學堂。辦學十幾年,造就了三百餘名優秀中醫師,對中醫事業的發展起過卓越作用。利濟醫學堂是我國第一所採取歐美辦學制度和方法開辦的新式中醫學校,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創辦人陳虯,是一位名醫,又是清末浙江著名的改良主義代表人物。利濟醫學堂是他力圖採用西方的辦學制度與方法,來改革我國封建教育制度與方法的一個嘗試,故立有一套新式的管理制度。如規定學生須習業五年經過考試及格者方可畢業行醫,實行全部寄宿制等等。學堂開辦的十幾年中,為浙南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同時,為我國中醫教育開創新路做出了很大的影響和貢獻。學堂於1896年創辦學報《利濟醫學堂報》,是師生倡議變法維新,開展醫學爭鳴的園地,在全國各大城市及港澳都有發售,深受各界重視。醫學堂舊址,是四合院型的中西混合建築群。主樓面闊五間,西式構築,其他皆中式木構築,由門屋、廂房、主樓、中草藥圃組成。現闢為利濟醫學堂博物館。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