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亨橋

江蘇常州市三孔拱形的橋

文亨橋在江蘇省常州市區篦箕巷。跨城河,三孔拱形花崗石結構,長49.7米,寬4.1米,原跨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代數次重修。1987年拓寬運河市區段,移位於原址旁,改南北向為東西向。橋拱為縱聯分節並列式,砌以花崗岩條石,橋坡石級各48級,兩邊各有望柱28根,有雲紋石欄、龍頭噴泉,供登臨憑欄,"文亨穿月"舊時為西郊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文亨橋是常州老西門(即朝京門)外京杭大運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橋,造型與西倉橋(廣濟橋)相同,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距今已有450餘年歷史,比西倉橋晚建30餘年,相比之下,它是新建的,所以群眾稱它為"新橋",久而久之,大家忘記了它的真名。據《武陽志余》載:"邑人吳龍見記曰:毗陵郡西,朝京門外有橋曰'文亨',跨東西運河,在古驛東南隅。"新橋與西倉橋兩橋相距不甚遠,堪稱姐妹橋。
文亨橋屬對置排列式石拱橋,全用青石構築。橋面正中嵌置浮雕蓮紋正方巨石一方,橋面東西兩側沿嵌砌石欄板和頂端浮雕雲紋裝飾的望柱,兩側橋額均刻有"武進縣文亨橋"6字楷書,兩側拱圈處各有橋斗4個。橋高9.92米,全長49.2米,兩邊小孔跨徑各為6.1米,中孔跨徑11.6米,南北各有石階49級,它是常州石拱古橋中最高和最長的一座橋樑。
古橋造型挺拔雄傑,三個孤拱形橋洞蚋入水面形成三個大圓環。每當秋夜時分,明月倒映,三個洞環中均能看到,景色迷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文亨穿月"之景。
地處石龍咀與土龍咀之間的文亨橋,是城隅附近的交通要道,來往船隻頻繁,《武陽志余》記曰:"文亨為南北鎖要,糧艘上下,輪蹄交錯。"可見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文亨橋原橫跨京杭大運河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拓浚運河,文橋被拆遷,轉向重建於附近的原護城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