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隱娘

裴鉶創作傳奇小說

《聶隱娘》是唐代裴鉶創作的唐代傳奇(小說),原載於《傳奇》,后收錄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四。

《聶隱娘》從聶隱娘十歲時被一個尼姑偷去學習道術寫起,描寫了她五年後學成歸來,先為魏帥禮聘,後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籠絡,一直到最後隱居山林的離奇一生。作品想像豐富奇特,如腦後藏匕首,身騎紙驢,二幡決鬥,化蠛蠓藏腸中等,都出人意表。

作者把聶隱娘等寫得極為離奇、神異,開啟了後代仙俠的寫作風氣,遠離了現實,步入了虛幻。後代頗有以此為藍本而加以改編創作的,如宋人有話本《西山聶隱娘》,清代尤侗有雜劇《黑白衛》等。

內容簡介


聶隱娘是魏博節度使手下大將聶鋒的女兒,她十歲時被一女尼看中。女尼施法術將她“偷”到深山的洞中,教她劍術和“白日刺
聶隱娘 書籍封面
聶隱娘 書籍封面
人,人莫能見”的神奇功夫,並把她訓練成為殺手。五年後女尼將她送回了家。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回家后,自主擇婚,卻選了一個除了磨鏡什麼都不會的少年。聶父死後,魏博節度使與陳許節度使劉悟不和,便命令聶隱娘去暗殺他。結果聶隱娘卻轉而投靠了劉悟。魏博節度使又另派精精兒和妙手空空兒先後前往暗殺,都被隱娘以法術破解,後來劉悟入覲,隱娘告別而去。劉死後,隱娘至京師劉的靈柩前慟哭而去。唐文宗開成年間(836—840),劉悟的兒子劉縱受任陵州刺史,路遇隱娘。隱娘告知劉縱將會有大災,來年辭官方能脫災,並送給他一粒藥丸,可以保一年無事。劉縱不相信,沒有休官,第二年果然死於陵州。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聶隱娘。

創作背景


晚唐時期,由於連年戰亂,社會極不安定。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全國陷於一片混亂。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希望社會安寧,幻想著有神異本領的俠客出現,以除暴安良,伸張正義。這種幻想反映到傳奇文學中,就產生了如《聶隱娘》一類帶有神秘色彩的豪俠故事。
中唐以後暗殺之風盛行,藩鎮之間相互殘殺,必須收羅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俠士作為爪牙。這些俠士,或出於個人的恩怨,或取捨於藩鎮勢力的強弱,實際上充當了藩鎮爭權奪利的工具。《聶隱娘》就反映了這些歷史真實。
《聶隱娘》的故事原載於唐人裴鉶的《傳奇》。根據《新唐書·藝文志》所載,裴鉶著有《傳奇》三卷,可惜原書早巳散佚,僅《太平廣記》所錄四則,得傳於今。

人物介紹


聶隱娘
聶隱娘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劍、余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聶父死後,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欲令聶隱娘暗殺之,聶卻轉而投劉。主帥另派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后劉昌裔入覲,聶告別而去。劉死後,聶又至京師劉樞前慟哭。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小說在奇幻神異的藝術表象下,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后割據的藩鎮間明爭暗鬥、社會動蕩不安的歷史現實。一方面,各個藩鎮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消滅和排除異己,他們豢養武士,私蓄劍俠,籠絡才士,刺探暗殺、文爭武鬥,無所不用其極。
聶隱娘是唐代的一位女俠,她在師父處學得專刺惡人、害人大僚的劍術,代表了人們對當時統治階級邪惡勢力深惡痛疾,想要置之死地而後快的心愿。她甘願嫁給磨鏡少年為妻,反映了與門閥觀念的決裂。然而,聶隱娘不過是藩鎮之間爭權奪利的工具。聶隱娘棄魏帥而轉投劉昌裔,看似棄暗投明,實則都是充當藩鎮的爪牙,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藝術特色

雖然小說發生的歷史背景是真實的,但整個故事充滿了虛構和幻想的色彩。如聶隱娘的神奇道術,精精兒的飄飄如幡,空空兒的俊鶻一搏,尤其是隱娘化為蠛蠓並潛入腸中的情節,無不充盈著奇特的幻想。後世神魔小說中變幻莫測的神仙鬥法,在這裡已經初現端倪。
在這個故事中,聶隱娘不是簡單的俠客,而是一個有著超凡道術的劍仙。同時,生於凡俗的她也有著塵世的情感。作為劍仙,她“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能夠以紙為驢,迅捷往來,尤其是在她投靠了劉昌裔之後,先後兩次破解了精精兒和空空兒對劉昌裔的謀殺,甚至可以“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這些都是她的神奇怪異之處。作為女子,她奉師命去暗殺一個大官時,“見前人戲弄一兒,可愛,未忍便下手”,有著一般人的惻隱之心;歸隱之後,請求劉昌裔給她的丈夫一個白領薪水的虛銜,妥善安置其後半生的生活,有著對丈夫的恩愛之情;在劉昌裔卒后,她專程趕到京師,柩前哭奠。數年之後,還向劉昌裔之子示警,希望他能夠免於禍患,表現出對舊主人的忠義。這些描寫生動而又充實地刻畫出一個有情有義的劍仙形象。
隱娘學藝寫得很仔細,尼姑如何盜走隱娘,隱娘如何循序漸進終成奇技都描繪得有鼻子有眼睛。
聶隱娘擇主如同擇偶,都由自己作主。由魏帥的刺客,變為劉某的左右。原因很簡單,即“服公神明”,士為知己者死,俠為知己者用。聶隱娘之棄暗投明,並非有什麼名利上的考慮,劉昌裔問她所需,她說日“二百文足矣”,可見其並不奢求豪華富貴的生活。聶隱娘身手不凡,卻以紙剪毛驢為坐騎,設想奇幻有趣,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夜間兩戰突出聶隱娘智勇兼備。在大戰之前,寫了她剪髮示斷,明人不做暗事,顯出磊落的襟懷,君子的坦蕩氣質。對付精精兒主要寫聶隱娘的“勇”,她不僅自己不害怕,還叮囑劉昌裔“不怕”,接著施展幻術,擊斃精精兒,且毀屍滅跡。對付空空兒主要寫聶隱娘的“智”,她知己知彼,既不小覷對方本事,又瞭然對方德性。囑劉以玉周頸,自己化蟲藏匿,避免了與空空兒的正面交鋒,也得以保全性命。雖不寫閃躲騰挪、刀光劍影的廝殺場面,但字裡行間流貫肅殺之氣。聶隱娘料事如神,一一應驗,自然得劉厚待。
然而,知遇之恩並不能使隱娘放棄自由。劉“自許入覲”,聶“不願從焉”,她願功成身退,雲遊四海,其淡泊名利、無拘無柬可見一斑。劉昌裔死後,她鞭驢至京,在柩前“慟哭而去”,這說明她有情有義,俠骨柔腸。川中棧道上巧遇劉子。後者“遺其繒彩”,她“一無所受,但沉醉而去”,清心寡欲,不圖寸報。由“俠”而“隱”,是中國文人的理想,在這種人生模式與人生境界中,道家乃至道教的思維方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品影響


《聶隱娘》的影響極為廣泛,裴鉶的這則小說曾被後世多次轉錄,比如宋末元初羅燁《醉翁談錄》所錄宋人話本篇目中有《西山聶隱娘》一目,也是依據這篇故事所寫;另外,清人尤侗據以編為戲曲《黑白衛》。

作者簡介


裴鉶xíng,唐(約公元八六O年前後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初前後在世。咸通中,(公元八六七年左右)為靜海軍節度使高駢掌書記,加侍御史內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以御史大夫為成都節度副使,作題《文翁石室詩》。裴鉶著有《傳奇》三卷,《新唐書·藝文志》多記神仙恢譎之事。其中《聶隱娘》一篇,亦見袁郊《甘澤謠》及段成式《劍俠傳》。(此書系明人偽作)原書久佚,僅《太平廣記》所錄四則,得傳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