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

印度南部狂歡節日活動

每年徠的1月份,印度南部的一些村莊都要舉行激動人心的鬥牛運動,這在當地被稱作“迦里卡圖”或“馬尼亞唯拉圖”,已經成為當地的狂歡節日。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500多頭公牛被帶到一起,在淋浴後用珠子、鈴鐺、花環等裝飾它們,在一塊很大的空地上讓牛和勇士們“決鬥”。

活動簡介


與西方鬥牛不同的是,印度東方式的鬥牛並不是為了傷害牛,而是要搶奪系在牛犄角上的布袋,那裡面裝的就是對他們獎勵。所以,年輕人通常非常願意冒著受傷的危險去奪取獎品,以表現自己的勇敢。
馴牛節鬥牛是泰米爾納德邦當地傳統,據說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1月11日,印度最高法院已做出裁決,認為馴牛節鬥牛太過野蠻和危險,禁止泰米爾納德邦年度馴牛節中的鬥牛活動,但當地的鬥牛活動並沒有完全停止。
鬥牛在印度的旅遊地區果阿幫曾經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周日或者公共假日鬥牛的時候,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觀看吶喊。
不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鬥牛已經被廣泛地看作是文化遺產的構成部分,果阿版的鬥牛沒有涉及傷害或者殺死公牛。相反,當兩隻公牛在開闊的地帶彼此攻擊和抵撞的時候,人類唯一的參與活動是擊打、推、和誘騙它們,這種血腥的抵撞能夠持續四個小時,直到其中的一頭牛在失敗中遙遙晃晃地離去。
果阿版的鬥牛,當地叫“迪銳歐”,在一名觀眾被一頭髮怒的公牛殺死之後就被禁止,但私下裡依然在舉行,時間和地點通過口傳、簡訊和秘密的電話來傳遞。公牛曾經一度穿街走巷地在音樂和人群的圍觀之中驕傲地去往比賽地點,現在他們卻被汽車秘密地運往比賽地點。幾十萬盧比的賭注非法地押在結果上面,大筆的錢,經常是通過設在國外的賭博財團易手。北果阿的警官托尼·富南帝斯說他們在聽說有鬥牛的消息時就會採取有力的行動來打擊這種活動,在得到線人的消息時採取突然襲擊。但非法的鬥牛依然在舉行,觀看的熱情在南果阿地區特別地高,鬥牛的錄像甚至不斷地發布到網路視頻網站YouTube上面。
對徠於動物權利保護人士,他們視鬥牛為一種血腥運動,果阿版的鬥牛——“迪銳歐”和危險的公牛摔跤運動(Jallikattu)一樣,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那都邦現在是被禁止的,這項活動傳統上一直不受保護。
鬥牛主們否認了殘酷的說法,他們說他們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鬥牛,餵養每頭牛要花費5,000-10,000盧比(合100-200美元),讓它們參加鬥牛是為了補償餵養它們的成本。“我曾經有四頭牛,當鬥牛被禁止以後我養不了它們,便全部賣了。”一名住在果阿南部海濱村莊的一名飯店店主說,“我們一直對牛有一種情感依戀,並不是因為輸贏的重要性,而是因為我們從事鬥牛已經很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