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戈庄村

山東省即墨市通濟街道下轄村

據《孫氏族譜》載:孫氏自漢朝以來即世居即墨。河陽庄孫氏是明洪武時由樓子疃析據而去。明永樂時,遷往窩洛子建村者系樓子疃孫氏第四世。孫氏定居樓子裡頭,當在金、元之際。姜戈庄系以姓氏命名,其建村年代較樓子疃為早。姜姓已佔少數,杜、戰、潘等姓較多。同治《即墨縣誌》及《即墨縣鄉土志》標有姜戈庄。

地理環境


即墨市通濟街道轄村。在樓子疃西南部近鄰,古稱姜家莊。

人口民族


全村有耕地面積201畝。2006年,全村共有498戶,總人口為1689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795人。

經濟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22噸,經濟總收入為181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6864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姜戈庄村的經濟基本是以農業為主,70年代初,工副業始有發展。1980年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視發展工業企業,先後建起青政皮件廠、建築公司、裝修公司、騰飛塑料、磨光廠、塑鋼加工、佳禾木業等20餘家企業。1996年開始,村莊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開幕式,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到2003年先後引進青島翰林橡膠、清方華瑞電子儀器等企業,帶動了村莊經濟的發展。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80萬元,其中工業總收入達1680萬元,占村莊經濟總收入的70%,服務業總收入達60萬元,村級可支配財力40萬元,人均收入6800元。

社會


村居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村內住宅均為平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村民住房逐步改善,90年代后,在村西規劃建設了二層樓小區,建設二層樓50套,2005年村內共有住宅330戶,房屋建築總面積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50平方米。
1993年,對村內街巷進行徹底改造,全村沒有一條死胡同,大街統一拓寬12米,大街兩側統一砌排水溝,街巷路面平坦,雨、污水排池流暢,村東部成為膠州市東外環路。

教育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委建設村民文化大院,既可召開村民大會,又可開展文娛活動,建起桌椅配套、能容納60人學習的科普夜校、家長學校。1983年5月,建起了大姜戈庄幼兒園。23年來,先後投資10萬元,改善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和設施。深入有效地開展了群眾性的創“三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村群眾以爭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