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

漢語成語

兩袖清風,漢語成語,拼音是liǎng xiù qīng fēng,意為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現多數比喻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嚴於律己的人。出自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釋義


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稱譽為官清廉。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出處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典故


古人穿的衣服,沒有有口袋,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掩,在腰間束帶,隨身攜帶的散碎東西可揣在懷裡。官員則穿長衫,袖子特別寬大,便於放些銀兩、詩詞文章等。同時,貪官污吏也會把受賄的錢財放進自己的衣袖裡。
如:
元·魏初《送楊季海》詩句:"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句:"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
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繫在一起。
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
明朝監察御史于謙為官十分清廉,為人耿直,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于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七絕·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衚衕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徵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衚衕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于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倘若官吏廉潔,沒有貪贓枉法受賄,衣袖當然是空的,只有“清風”。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兩袖清風”就成為表官員廉潔的借用語了。
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云:"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為官清廉。
示例
1、他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兩袖清風。
2、他做了多年財政幹部,依然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3、因顏老爺在日為人正直,作了一任縣尹,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清如秋水,嚴似寒霜。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