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豪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

伍中豪(1905—1930)是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是秋收起義重要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與領導人之一。

1920年畢業於衡陽市岳雲中學,后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在李大釗教誨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考官,與毛澤東結識。1926年7月參加北伐,隨軍進入衡陽,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陽縣團防局長、農軍獨立團團長。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伍中豪隨軍進入衡陽,任耒陽團防局局長。1927年9月,伍中豪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率部首攻白沙告捷。1928年2月,贛敵二十七師乘工農革命軍攻打遂川、後方空虛之機,出動一個營搶佔了寧岡城。工農革命軍的攻城兵力為一個團兩個營,伍中豪任營長的第三營擔負主攻任務。1928年6月,伍中豪率紅四軍第三營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眾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農兵政府和中共特別支部。1930年6月中旬第三縱隊擴編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伍中豪任軍長,並擔任新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0年犧牲,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指揮員享年僅25歲。

大事件

1905

出生

1905年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

1925-05

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考官,與毛澤東結識。

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1926-07

參加北伐

1926年7月參加北伐,隨軍進入衡陽,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陽縣團防局長、農軍獨立團團長。

參加北伐
1927-09

參加秋收起義

1927年9月,伍中豪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率部首攻白沙告捷。

參加秋收起義
1928-06

創建夏幽根據地

1928年6月,伍中豪率紅四軍第三營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眾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農兵政府和中共特別支部。

1930-06

擔任新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0年6月中旬第三縱隊擴編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伍中豪任軍長,並擔任新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0

犧牲

1930年犧牲,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指揮員享年僅25歲。

人物生平


參加革命

1905年3月14日,伍中豪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今衡陽市耒陽市),其父系清末秀
伍中豪
伍中豪
才。3歲喪父,受母教識字、學習詩文,后入縣立第一高小讀書。
1920年畢業於衡陽市岳雲中學,后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在李大釗教誨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冬回到衡陽,與劉泰等人籌建了耒陽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組織,發展團員60多人。
1923年冬,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春,同陳芬等組建了中共耒陽支部,后擴建為3個支部,伍中豪任第三支部書記。其妻段鳳翔在耒陽女子職業學校任教,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4月,中共耒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當選為執委會宣傳委員,其妻當選為執委會婦運委員。

黃埔軍校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考官,與毛澤東結識。
1926年7月參加北伐,隨軍進入衡陽,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陽縣團防局長、農軍獨立團團長。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后,轉入武漢,任國民政府警衛團第十連連長。
1926年5月,伍中豪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教官,並結識了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的毛澤東,並結為知已,還認識了赫赫有名的周恩來,惲代英、彭湃等。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伍中豪隨軍進入衡陽,任耒陽團防局局長。

秋收起義

1927年9月,伍中豪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見下圖),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率部首攻白沙告捷。起義失敗,部隊在文家市會師,伍中豪堅決支持毛澤東轉兵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轉兵途中,敵人前堵后追,形勢非常嚴重。毛澤東採用了伍中豪“時東時西,時分時合”的戰術,甩掉了敵人,使部隊順利到達三灣。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伍中豪參加指揮大小戰鬥近百次。他英勇善戰,打了許多勝仗。
伍中豪率武漢部參加秋收。1927年9月10日
伍中豪率武漢部參加秋收。1927年9月10日
1927年11月,在茶陵擊潰國民軍吳尚的一個師的包圍后,團長陳浩與副團長韓庄劍企圖率部投敵,時為營長的伍中豪識破了陳浩陰謀,及時派人報告了毛澤東,挽救了革命軍隊。

火燒寧岡城

1928年2月,贛敵二十七師乘工農革命軍攻打遂川、後方空虛之機,出動一個營搶佔了寧岡城。工農革命軍的攻城兵力為一個團兩個營,伍中豪任營長的第三營擔負主攻任務。2月18日凌晨,戰鬥打響。工農革命軍從東、北、南三個方向發起攻擊。寧岡城並不大,但城牆非常堅固。經過幾小時的激烈搏鬥,城門最終被火燒垮了。戰鬥持續了將近20分鐘,絕大部分敵人被消滅。這次戰鬥,中國工農革命軍取得了進軍井岡山以來的一次空前大捷。

創建夏幽根據地

1928年6月,伍中豪率紅四軍第三營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眾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農兵政府和中共特別支部。
1928年12月,蔣介石調集6個旅團“圍剿”井岡山根據地。
1929年1月4日,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在寧岡白露召開會議,決定紅五軍與紅四軍的第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紅四軍二十八團、三十一團突圍向外發展,以牽制敵人。突圍的紅軍向何處去發展,成了會議爭論的焦點。有的主張向贛北去,有的主張向贛東發展,也有的主張到湘南去。三十一團團長伍中豪參加了這次會議,深刻地分析了井岡山周圍地區的形勢,力主向贛南發展,他指出,贛南地域廣闊,高山多,有迴旋餘地;敵人力量薄弱,不難對付;物產豐富,易籌給養;有中共組織和地方革命武裝,群眾覺悟高,活動多助,向贛南突圍才是上策。
1930年春,毛澤東在贛州樓梯嶺會議上曾說:“紅軍在贛南有今日之發展,伍中豪應記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贛南來的。”3月20日,紅四軍改編,伍中豪任第三縱隊司令。

擴大根據地

1930年5月18日,伍中豪率領紅軍第三縱隊,再次進入閩西。
1930年5月23日至6月9日,先後三次攻克龍岩,全殲陳國輝旅2000多人,發動龍岩地區七縣農民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奠定了開闢閩西根據地的基礎。6月中旬,第三縱隊擴編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伍中豪任軍長,並擔任新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6月下旬,伍中豪不幸患了肺炎,被迫住進中央紅色醫院。
1930年8月,紅軍第二十軍軍長鬍少軍犧牲,伍中豪改任二十軍軍長、前敵委員。8月底,為了補充兵員早日攻克長沙,毛澤東兩次給沒有隨他進軍長沙的伍中豪寫信,要他儘快做群眾工作,補充兵員,並親自率領,儘快到達長沙,伍中豪接到毛澤東的信,不顧自己的病未痊癒,立即從閩西長汀趕到江西吉安,組織5000赤衛隊員和紅軍,準備增援攻長紅軍,但此時紅軍攻長沙已告失敗,並已回井岡山。9月,伍中豪參加打吉安。

將星隕落

1930年10月,根據紅一軍團的命令,伍中豪帶領一個排的警衛,從吉水出發,取橫江渡調集贛西南各縣獨立團,準備向福建漳州進軍,途徑安福縣城時,突然遭到安福靖衛團的襲擊,伍中豪倉促應戰,戰士死亡過半,突圍至城郊亮家山時,彈盡援絕,伍中豪被靖衛團團長羅漢苟那殺害。

主要成就


豐功偉績

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與林彪、黃公略一起被稱為井岡山鬥爭時期朱毛紅軍的“三驍將”。朱德曾有意自己進軍委后讓其接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之職,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癒追趕隊伍時被江西安福縣民團襲擊犧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個文武全才,卻未及立下豐功偉業便告犧牲,令人感嘆。他“圍城打伏擊”的作戰方式在中共的革命歷史中被複制了無數次,“三大戰役”對此都有發揮;“時東時西,時分時合”,這是中共處於逆境時的救命稻草,長征的基本思想正是它;開闢贛南根據地,反對攻打長沙,這兩件事所體現的戰略眼光不輸於中共的任何其它將領;建立夏幽根據地的成功事例凸現其政治能力;毛澤東對他的倚重說明了他在革命隊伍中的影響力。

軼事典故


與林彪

同是黃埔四期生
伍中豪與林彪兩人同是黃埔軍校四期生。不同的是伍中豪編在步兵科第一團八連,林彪編在步兵科第二團三連。從第四期開始,黃埔軍校按成績將學生編入軍官團與預備軍官團。伍中豪所在的第一團是軍官團,林彪所在的第二團為預備軍官團。可見伍中豪在黃埔軍校的成績優於林彪。
成績優於林彪
兩人都是葉挺部隊出身。林彪在第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當排長、連長,七十三團是前身是葉挺獨立團。伍中豪則在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的新兵營當連長,二十四師師長就是葉挺。
林彪參加南昌起義,伍中豪參加秋收起義。南昌起義部隊編為紅四軍二十八團,林彪為該團一營營長;秋收起義部隊編為三十一團,伍中豪為該團三營營長。
兩人又一起當團長──林彪為二十八團團長,伍中豪為三十一團團長。
兩人又一同當縱隊司令──林彪為第一縱隊司令,伍中豪為第三縱隊司令。
兩人又一同當選紅四軍前委──1929年11月28日,紅4軍第9次代表大會,伍中豪與林彪選前委委員。
兩人又一同當軍長且同時成為第一屆中央軍委委員──林彪任紅四軍軍長,伍中豪任紅十二軍軍長。
伍中豪長林彪兩歲,兩人都是紅軍年輕優秀的指揮員。
善攻善守勝林彪
肖克上將回憶說:伍中豪沒有林彪那種架子,他是北京大學文科三年級學生,是學文學的,有較好的舊學功底,被譽為“第四軍的文學家”。後來叛變的二十八團二營長袁崇全也愛好文學詩歌,與伍中豪唱和;伍中豪回信說,作詩要意境好,還要音調鏗鏘。伍中豪講話從容,溫文爾雅。他的軍事水平也高,能把一支部隊帶好,訓練好。伍中豪指揮部隊作戰、訓練頗有一套,而且當時紅四軍主力就兩個團,28團團長林彪,31團團長伍中豪。任三十一團團長之後,該團戰鬥力有很大提高,能攻又能守,特別是在守的方面,比林彪的二十八團要強。二十八團能攻善戰,但有時穩不住。當時,我們都認為他倆都是將才,可惜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個人作品


詩作

“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士馬革裹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
這首詩作於1929年5月,是伍中豪生前的錚錚誓言,也是伍中豪壯烈一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