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娜·卡瓦尼
義大利女導演、編劇
莉莉安娜·卡瓦尼(Liliana Cavani),1933年1月12日出生於義大利埃米里加比鎮,義大利女導演、編劇,先後畢業於博洛尼亞大學、羅馬實驗電影中心。
1961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相遇小夜曲》。1965年,執導紀錄片《菲利普·貝當挺進維希》,該片獲得第3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可獅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196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伽利略傳》上映,該片入圍第29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74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米拉日巴》上映,該片入圍第2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同年,執導劇情電影《夜間守門人》。1979年,擔任柏林電影節的評委。1981年,執導戰爭電影《皮囊》,該片入圍第3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85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柏林情事》上映,該片入圍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9年,執導劇情電影《弗朗西斯科》,該片入圍第4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93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你們在哪裡?我在這裡》上映,該片入圍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96年,執導劇情電影《Cavalleria rusticana》。2002年,執導驚悚電影《雷普利遊戲》。2009年,擔任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2012年,執導紀錄片《克拉利瑟》,該片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帕西內蒂特別獎;同年,莉莉安娜·卡瓦尼獲得第56屆義大利大衛獎終生成就獎。2014年,執導傳記電影《弗朗西斯》。
莉莉安娜·卡瓦尼作品海報
1968年在她的第二部電影《伽利略》中探討的是知識分子和政權之間困難的關係問題。而在1969年的《食人族》中反應了權威所犯的罪孽,這部電影的靈感是來自於古希臘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但是這部作品並未獲得公眾的認可,於是1970年卡瓦尼又回到電視台去拍攝系列紀錄片《I bambini e noi》。
在70年代以後,卡瓦尼的作品風格逐漸轉向心理分析,並試圖通過觸及歷史與現實中的各種社會矛盾,來表現人的不可思議的複雜性。1971年,她在拍攝了一部有關社會放逐者的傷感故事《客人》之後,這位導演在1974年的《密勒日巴》中冒險嘗試了關於東方的神秘體驗。同年推出的《夜間守門人》引起西方影壇的巨大轟動和激烈爭議。該片在從獨特的視角重新解讀納粹的影片中,檢驗了一位猶太女孩和她的前監獄看守之間模糊的界限。著意探討法西斯主義及戰爭的根源,描繪人性的兩重性和靈魂的深淵。但由於卡瓦尼沉迷於主人公的變態心理因素,偏重從性的角度表現歷史和人物的行為動機,調動一切手段製造性慾高於一切的氣氛,令許多觀眾難以接受,削弱了影片的社會價值。但這並不妨礙西方評論界對她在敘事結構上的嚴謹與處理戲劇衝突的精湛技巧的欣賞,將她譽之為當今世界最有創造力的女導演。三年以後的《超越善與惡》,在分析尼采和莎樂美之間的關係時就沒那麼有趣了。1981年,她對馬拉帕特的小說作出了更加細緻和迷人的轉換,拍攝了《皮膚》。這是她的電影生涯中重要的成績。
徠莉莉安娜·卡瓦尼出席活動
2021年7月6日,參演的電影《音魂掠影》在義大利上映。
莉莉安娜·卡瓦尼在拍攝電影
戛納國際電影節 |
▪ 1989 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弗朗西斯科 (提名) ▪ 1981 第3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皮肉生涯 (提名) ▪ 1974 第2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米拉日巴 (提名)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2012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帕西內蒂特別獎 Clarisse (獲獎) ▪ 1993 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你們在哪裡?我在這裡(提名) ▪ 1965 第3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可獅獎-最佳電視紀錄片 菲利普·貝當挺進維希(獲獎)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1986 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柏林孽戀(提名) |
義大利大衛獎 |
▪ 2012 第56屆義大利大衛獎大衛終生成就獎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