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1條詞條名為王建平的結果 展開

王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

男,漢族,1972年生於河北省昌黎縣。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995年畢業於河北理工學院地質找礦勘探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礦床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床與勘探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礦產資源研究和教學工作。

人物經歷


1995年畢業於河北理工學院地質找礦勘探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礦床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床與勘探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礦產資源研究和教學工作。

主講課程


主要講授《礦床學》本科生課程。每年招收金屬礦床地質專業研究生2-3名。

主要貢獻


學術論文

1.王建平、翟裕生,2000,金成礦系統分析與找礦方法選擇–––以山東萊州市北部隱伏區找金為例,地球科學,25(4):384~389。
2.王建平、戚開靜,2001,我國黃金資源開發戰略淺析,中國礦業,10(1):47~49。
3.王建平、戚開靜、楊立強,2001,中國金礦床發現的啟示,地質找礦論叢,16(2):104~108。
4.王建平、鄧軍、孫忠實,2003,我國東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問題探討,中國礦業,12(9)19~22。
5.王建平,2004,大洋中Ni、Co、Pt資源概況及開發建議,中國礦業,13(8):40~44。
6.王建平,2005,淺議地學的發展歷程與可持續發展,資源·產業,7(1):85~88。
7.王建平、程志中、張立生. 2006,地震勘探在隱伏金礦尋找中的作用. 礦床學研究面向國家重大需要新機遇與新挑戰-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762~765。
8.丁式江、王建平,1998,膠東望兒山金礦帶有限應變分析及其意義,華東地質學院學報,21(1)。
9.翟裕生、王建平、鄧軍、彭潤民,2002,成礦系統與礦化網路研究,礦床地質,21(2):106~112。
10.鄧軍,王建平,王建國,王慶飛,孫忠實. 2002, 膠東半島西北部金礦帶構造動力控礦。見:塗光熾主編,中國金都招遠國際金礦地質與勘查學術論壇論文集. 地震出版社, 55~58。
11.劉家軍,王建平. 硅岩建造中的成礦作用.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5,24(Supp): 222~223。
12.戚開靜、王建平、周淑敏. 2006,構造動力體制轉換與流體成礦效應. 礦床學研究面向國家重大需要新機遇與新挑戰-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 222~224。
13.鄧軍、孫忠實、王建平、楊立強、王慶飛,2001,動力系統轉換與金成礦作用,礦床地質,20(1),71~77。
14.鄧軍,孫忠實,王建平,王慶飛,王喜臣,燕長海. 2003,太古宙-元古宙過渡分界及構造動力體制轉換,地球科學, 28(1):87~96。
15.孫忠實,鄧軍,王建平,姜延國,王慶飛,韋延光,楊曉東.2003.吉林古陸邊緣新太古古元古代過渡時期變質雜岩構造演化史,中國科學,33(8):723~733。
16.王銀宏,彭潤民,王建平,胡華斌.2003.克立格演演算法的若干思考,地質與勘探,40(2):77~79。
17.翟裕生、鄧 軍、王建平、彭潤民、劉家軍、楊立強,2004,深部找礦研究問題,礦床地質,23(2):142~149。
18.Deng Jun,Wang Jianping, Wang Qingfei, Wang Jianguo, Sun Zhongshi. 2002, Structural dynamic control of the gold ore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ld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in Zhaoyuan, the Gold City of China, Proceedings, Tu Guangzhi, eds, Seismological Press, 138~142
19.Zhai Yusheng, Wang Jiangping, Dengjun and Peng Runmin, 2004, Research on superimposed syste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5(1): 9~14
20.Zhai Yusheng, Wang Jianping, Peng Runmin, Dengjun. 2005, Mesozoic Superimposed Metallogenic System in Eastern China.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Meet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Vol.2:1209-1212, Springer.
21.Deng Jun, Zhai Yusheng, Wang Jianping, Yang Liqiang, Fan Yun and Sun Zhongshi, 2000, Shear alteration, 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Jiaodong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Shandong,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3): 281~287.

科研項目

?1.1996~2000,國土資源部九五基礎研究項目《古大陸邊緣成礦系統與成礦構造動力學研究》(No.:9501107),參加人員,報告主要編寫人員。
2.1996~2000國土資源部資源與環境科技攻關項目《中國重要銅金礦床綜合地質異常研究》(No.:95–02–013),主要參加人員,報告主要編寫人員。
3.1997~2001,山東省招遠市黃金工業集團總公司項目《山東夏甸金礦成礦系統及成礦構造動力學研究》,主要成員和報告編寫人,預測深部隱伏礦量65.726噸,經施工驗證探明黃金儲量20.436噸(已由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以魯國土資金[2001]7號文件認定),經濟效益顯著。
4.1998,山東黃金局項目《山東省招遠市道北莊子—青草溝地段金礦地質異常及預測研究》(No.:97-98-11)。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參加人員,報告編寫人員。
5.1998,山東黃金局項目《山東省招遠市夏甸金礦構造成礦模式及隱伏礦體預測研究》(No.:97-98-10)。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成礦系統和找礦預測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參加人員,報告編寫人員。
6.1999~2000,國土資源部科技項目《山東萊州金屬活動態方法測量金異常檢查與驗證》(No.:F3.2.2),負責地質方面工作。
7.1999~2002,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項目《中國大陸成礦地質環境及成礦系列》之專題《主要成礦系列的形成機制和結構特徵》(No.:K 1.4-1-5),主要參加人員,報告編寫人員。
8.2001~2002,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項目《區域成礦學研究方法指南》(No.:200110100069),主要參加人員,報告主要編寫人員。
9.2001~2003,國土資源部科技司基礎研究項目《地球化學動力學與成礦系統複雜性》之專題《成礦動力系統複雜性》(No.:20010302),主要參加人員,報告主要編寫人員。
10.2003~2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No.:40234051),主要研究人員。
11.2004~2006,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華北地台北緣西段中元古界金、銅多金屬、鉑族元素找礦方向及找礦方法技術研究”(項目編號:內地研2004-02)。
現在研項目:
1.2007~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膠東玲瓏花崗質雜岩的隆升剝蝕及對其中金礦形成后變化保存的制約(No. 40602010),負責人。
2.2006~2010,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華北大陸邊緣造山過程與成礦”之課題“華北陸緣裂解過程中的巨量金屬聚集成礦機制” (No. 2006CB403503)的部分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人員。

獲獎記錄


1.2005,山東大尹格庄金礦床多元構造體制疊接與4D礦化網路研究,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證書編號:2005HJ002)
2.2006,區域成礦研究法,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