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姑嫂塔的結果 展開

姑嫂塔

萊州姑嫂塔

萊州姑嫂塔在山頭上一共有2座塔。一座塑有小姑像,一座塑有嫂子像,兩塔合稱姑嫂塔,人們稱這座山也叫姑嫂塔。兩塔東西相傍而立,高約7米,塔門偏東南。塔頂如葫蘆狀,用花崗岩雕刻而成。

地理環境


萊州姑嫂塔側面
萊州姑嫂塔側面
在萊州城東六十華里,驛道鎮台上村與周官村南約三華里有一座山,因山巔建有兩座塔,塔身用大青磚砌成,塔基為青石條所奠。塔東偏北有一座鐘樓,內掛一口大青銅鐘,粗兩人抱,撞時聲傳數十里,古代何用,無記載。山北崖陡,難攀登;東西坡較緩,有羊腸小道可上山;南有山門,砌有石階,拾階而上,正至塔前。兩塔前都設有香爐,常年香火不斷。塔西南方有一石龜,背馱石碑,銘記著建塔的目的,是為教育鄉民姑嫂和睦相處而立。

發展歷史


可惜在“文革”初期,塔、樓皆毀,僅存殘留遺址,石碑也不知去向。關於姑嫂塔的傳說有一些記載(如1987年出版的《萊州古邑掖縣》,1990年出版的《萊州文史資料》(第四輯),2003年出版的《萊州故事》都有),但沒有時間記錄,問及台上、周官兩村的智者老人,也說不清楚,包括曾寫過《姑嫂塔的傳說》的現已80餘歲的老教師李銘軒(周官村退休老教師所撰寫《姑嫂塔的傳說》發表於《萊州文史資料》第四輯)記載是“據傳建於明代”。
1993年,台上村幾位老者懷舊,自發組織鄉鄰捐款重修姑嫂塔,響應者眾多,數十裡外也有很多資助者。重修仍用原來的基石,而塔身則改用紅磚。塔型與原形基本相似,但比原塔矮了近兩米,塔頂石也小了許多。姑嫂塔重顯山巔,這座“姑嫂塔”山又名副其實了,姑嫂塔的傳說也就重新流傳於民間。現在遊客絡繹不絕,如再現原貌,無疑是一處旅遊佳處。
2003年至2004年,在萊州市續修《萊州市志》時,張若錕老師又採訪了多名台上村和周官村的老者,包括曾寫過《姑嫂塔的傳說》的李銘軒老先生,重新整理出《姑嫂塔及傳說》一文載於市志。

民間傳說


傳說的大意是:古時有河南籍姑嫂二人,家鄉遭水災並遇兵荒,家人皆遇難,只剩她二人相依為命。姑嫂倆一路乞討到了萊州這座山下,在一間護園的小茅房裡住下。台上村的村民看她倆可憐,又老實正派,便讓她們長期住下來,後來又讓她們住進了村中的碾房。姑嫂倆早、午、晚三時出門討飯,上午和下午便在碾房前給農婦哄小孩,教導的孩子可聽話了,村民們很是高興。雨雪天出不了門,竟然有人給她們送飯吃,把她們看成了自己的鄉鄰、朋友。更令人讚揚的是,姑嫂倆從沒有過爭吵拌嘴的事情,從來都是互敬互讓,勝似姐妹。一旦哪一個有點傷疾,另一個照顧得無微不至,一直到老。有一次,嫂子病了,一病就是半個多月,小姑子卻討不回點可口的飯。山區里窮人多,又逢災荒年,誰家也沒有多少好吃的,無非是吃糠咽菜,哪有好東西給她?她來到一戶富人家門口,這家人不但不給,反而縱狗把她的腿咬傷了。她只得拖著傷腿,在山坡上挖了些野菜回來,嫂子看著小姑子的傷腿,不禁失聲痛苦。姑嫂相擁而泣,竟然同時死去。鄉鄰看到后,沒有不被感動的,便自發地組織了些人,把她倆葬在了南山上。
姑嫂去世后,人們都很想念她們。尤其是那些老年人,經常在晚輩跟前說起她倆的事,意在教育後輩,特別是小姑子與嫂子如何和睦相處,禮讓有道。後來台上村的“會首”(舊時民間各種叫作會的組織的發起人。也叫會頭)偶做一夢,夢見姑嫂已得道成仙,靈魂要繼續在台上村居住,保佑教化當地百姓。會首以夢當真,於次日便召集村民述說夢境。村民們聽說姑嫂成仙託夢,無不喜出望外,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會首的帶領下很快在村北建起一座姑嫂廟,現在60餘歲的老人還曾見過。台上村村民和鄰村的鄉鄰每月15日都有很多人到廟裡進香燒紙,祭奠祈福。據說不管多麼頑皮的小孩到了姑嫂廟,便不哭不鬧不惹事了,個個都成了乖孩子。因此,農忙時,有的農婦便把孩子送到姑嫂廟,讓姑嫂的神靈看護。尤如姑嫂凡身仍在,孩子們在此玩耍嬉戲從不出問題。
年復一年,村民們盡受姑嫂神靈之恩。但是,人們卻忽略了一件事,孩子們在廟裡玩,總有憋不住屎尿的時候,經常會把地面弄髒。於是,姑嫂又託夢“會首”,讓他在南山頂上找塊清凈透風之地,建兩座塔,姑嫂倆晚上好去涼快涼快、歇歇神靈。並告訴他第二天在哪個山頂上看見三塊新磚,就在哪建。第二天,“會首”領人尋找,在東南面大溝山頂發現了三塊磚,但因山頂無平地,又離台上村遠些,便在同大夥商議后,在離村較近的南山頂上修建了姑嫂塔。
現在年齡七八十歲的老人回憶說,在他們年少時,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姑嫂塔山上熱鬧非常。台上、周官兩村的人們一大早就起床,抬著木製的盛滿供品的食盒,敲鑼打鼓,前往姑嫂塔祭奠,焚香叩頭,祈禱姑嫂,以保平安。祭奠參拜畢,人們才回家過節。而到了晚上,又有少男少女們到塔前燃放煙花,雙塔在煙花的映襯中更加壯觀而神秘。
人們還傳說,早年間有強盜綁票,把人劫持到姑嫂塔,等不到親屬去贖,姑嫂便會在半夜顯靈,讓綁匪睡如死豬,為遇難者鬆開繩索,彩袖一展,面前就會出現一條平坦的大道,不一會就會平安回家,使綁匪落空,並再不敢為非作歹了。說得有名有姓有地點,神乎其神,並且有好幾起,其中就有古台、連夼、黃山郭家的人。這樣一傳,姑嫂塔的神秘色彩更濃了,百姓愈加虔誠,正月十五焚香祭塔便成為當地的習俗。

意義


《姑嫂塔的傳說》世世代代教育著人們,尤其是姑姑嫂嫂這一對非常不好相處的關係,應該如何和睦相處,應該怎樣搞好鄰里關係,應該怎麼去關心孩子們的成長,應該如何去對待善惡。一個傳說,鄉鄰盛傳不衰,顯然價值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