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樓

嶺南第一樓

嶺南第一樓又叫禁鐘樓,是廣州市現存為數不多的保持著木結構形式的較為完整的明代城樓式建築,始建於明代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鐘樓坐北朝南,高兩層17米,首層用紅砂岩石砌築,寬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開一寬3.8米、深5.7米的拱形券門洞,前後貫通。

基本介紹


嶺南第一樓歷史
廣州嶺南第一樓又叫禁鐘樓,是廣州市現存為數不多的保持著木結構形式的較為完整的明代城樓式建築,始建於明代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現存二層的木構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的建築。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把它與鎮海樓、海山樓和拱北樓合稱為“四大崇樓”。
結構特點:
鐘樓坐北朝南,高17.45米,分作兩層,下層用紅砂岩砌築,上層為木構架檐梁式結構,重檐歇頂,四周設置了木欄桿,供遊人依欄遠眺。樓中央懸掛一口明代青銅大鐘。鍾鑄於1378年,高3.04米,直徑2.1米,重約5噸。鍾底下以方形豎井直通門洞,形成一個巨大的共鳴器,不但可以使鐘聲洪亮悠揚,也有利於聲浪傳播,據說扣之可“聲聞十里”。此鍾是作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時召救之用,無事禁止撞擊,因名“禁鍾”。該樓也因此稱之為“禁鐘樓”。禁鍾之重,固然令人驚異,然此鍾卻只用一根葛藤懸掛,倒更有點不可思意。為廣東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銅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