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順和
程順和
程順和,男,1939年9月生,江蘇溧陽人,漢族,作物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素有“南方麥王”之稱;現任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揚州大學徠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中央委員。
程順和1962年畢業於原南京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1962年至1966年在泰興稻麥良種場從事小麥育種和稻麥良種繁育工作。1966至1972年調入揚州農校任教。1972年調入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從事小麥育種與栽培研究。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順和從事小麥育種近五十年,參與育成揚麥3、4號和主持育成揚麥5號、揚麥158、揚麥9號至26號、揚糯麥1號等。
程順和
1939年9月2日,程順和出生於江蘇溧陽五盪灣村;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在學校過寄宿生活,逐漸學會自己洗衣、縫補、燒茶、煮飯等獨立生活能力;13歲在溧陽縣中學上初中;16歲考上江蘇省溧陽中學讀高中。
1958年,程順和考入原南京農學院,選擇了遺傳選種專業,從南農“農學83班”轉入“遺選82班”。
1962年,畢業於原南京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被分配到泰興縣種子站,在縣稻麥良種繁育場從事稻麥良種繁育和小麥育種工作。
徠1962至1966年,在泰興稻麥良種場從事小麥育種和稻麥良種繁育工作。
1966至1972年,調入揚州農校任教。
1972年,調入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從事小麥育種與栽培研究。
1973、1974年間,主要負責揚州地區區試和輻射育種工作。
1978年,到南京參加省協作攻關會議前就與陳道元先生商定不拿品系參加區試。
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
1997年,被列為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
單位 | 職務 |
---|---|
江蘇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委員 |
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 | 委員 |
中國作物學會第八屆理事會 | 常務理事 |
中國農業科學院第六屆學術委員會 | 委員 |
九三學社 | 中央委員、揚州市委副主委 |
揚州大學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 艱難困苦
程順和的童年是在“動蕩”、“清貧”中度過的。1939年程先生出生於江蘇溧陽五盪灣村一個清貧的家庭。那正是日寇侵華、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兩歲時,他就被舅舅放在稻籮里挑著到處逃難,五歲時,父親又因病去世。幸運的是,程先生有一個聰慧、堅強、善良的母親,她靠給人家洗衣、縫衣或鋪個小攤子撫養他和兩歲的弟弟,一家人經常一日三餐不周全,用鹽巴當菜下飯。雖然日子過得含辛茹苦,但是母親經常給他們講述孟母三遷、鑿壁偷光、周處斬蛟等故事和一些偉人的事迹,並常常教育他“人應該從小立大志,刻苦努力,長大才能做大事”。
● 報效祖國
小學五年級時,程順和就過上寄宿生活,學會洗衣、縫補、燒茶、煮飯等獨立生活技能;上了初中,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思想觀念很快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利用一切休息時間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他積極鍛煉身體,參與各項體育文娛活動。夏天游泳、冬春爬山、熱愛打籃球、排球,喜歡簫、笛、二胡等樂器。跑步和做操一直陪伴著他,迄今大學同學都說:記得在南農讀書時,程順和總帶著班上的同學做早操,每天像機器人似的在操場上跑步。
● 精力充沛
程順和曾說,儘管現在工作繁忙,他還是利用每天早晨看電視新聞的時間做一會經自己不斷改良過的廣播體操,2008年冬他還參加了單位組織的男子3000米長跑比賽。他總是能把手頭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常年隨身穿著一件擁有12個口袋的寶貝背心,每個口袋裡都分門別類地放著一些重要物品----臨時記錄筆、紙、橡皮,常用證件、人名錄,備用手機電池……,急用時總是能便捷應對。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習慣,給程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程順和院士被譽為“南方麥王”,是中國著名的作物育種學家。 (《揚州日報》評)
程順和(左一)
他是麥田裡“土生土長”的農業專家,五十年耕耘小麥育種事業,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優質良種;他是地方科研院所走出的院士,半輩子踏實科研,服務社會,保障糧食安全和科技興農富民是他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育種興農,農業安邦。程順和在麥田裡埋頭苦幹了50年,用智慧和心血,澆灌出大江南北麥浪滾滾,豐收遍野。他從麥田裡走來,飽含著九三人特有的家國情懷,用心用勁用情地在農業富民強國的康庄大道上繼續前行... (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評)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程順和從事小麥育種四十餘年,參與育成揚麥3、4號和主持育成揚麥5號、揚麥158、揚麥9號至26號、揚糯麥1號等。揚麥10、11、12、21等抗白粉病系列品種的育成和應用實現了“滾動回交與遺傳標記相結合的聚合育種體系”的構建。揚麥13適應了中國小麥品質結構性調整的需求,是中國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弱筋小麥品種,促使長江下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弱筋小麥生產基地。揚麥16填補了生產上耐遲播、灌漿快、脫水快、成熟早的大面積小麥品種的空白,實現了遲播早熟高產,保障了稻麥周年增產,連續八年被列為全國小麥主導品種。育成品種累計種植6億畝以上,增產糧食200億公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長江下游小麥品種第四、五、六次大面積更換的主體品種。
揚麥5號的育成,使小麥單產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揚麥158的育成,初步解決了世界小麥育種中廣適高產與抗赤霉病白粉病相結合的難題。揚麥5號和揚麥158是中國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育成品種累計種植6億畝以上,增產糧食200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近300億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長江下游小麥品種第四、五、六次大面積更換的主體品種。他先後提出"提高育種材料基因庫整體水平"、"綜合性狀協調點"、"同一地點創造不同生態條件與多點鑒定相結合的廣適性育種方法"、"品種育成初期存在遺傳性狀再加工的可能性與必要性"、"構建廣適高產育種為基礎,滾動回交聚合育種為先導的育種體系"等、田間選種"三看"等一系列小麥育種理論。針對中國北緯33度沿線水土資源豐富,適合小麥生產的特點,他提出“南上北下”的育種目標,充分利用南北大面積品種的育種成果,改良北方品種的赤霉病和穗發芽、南方品種的抗寒性和產量潛力,提高該區域糧食生產水平。
● 承擔項目
程順和
截至2019年11月,程順和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及省重大攻關等40多個項目。
● 培育品種
截至2019年11月,程順和參與育成揚麥3、4號,主持育成揚麥5號、揚麥158、揚麥9、10、11、12、13、14、15、16號等二十多個小麥品種。
截至2015年11月,程順和參與育成揚麥3號、揚麥4號和主持育成揚麥5號、揚麥158號、揚麥9號、揚麥10號、揚麥11號、揚麥12號、揚麥13號、揚麥14號、揚麥15號、揚麥16號、揚麥17號等。其中揚麥3號、揚麥4號、揚麥5號以及揚麥158號分別是中國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揚麥158號的育成,初步解決了世界小麥生育後期溫暖濕潤生態區大面積豐產與抗赤霉病、抗白粉病相結合的難題。1993—1997年秋播已累計推廣種植8514.9萬畝,增產糧食33.03億公斤,創經濟效益53.26億元。已成為中國種植面積及覆蓋率最大的小麥品種之一,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下游小麥品種第四、第五、第六次大面積更換的主體品種。運用滾動回交與遺傳標記結合,將一系列抗白粉病新基因轉入大面積品種,育成揚麥10號、揚麥11號、揚麥12號,已經成為長江下游主栽品種,累計面積4200萬畝。
● 科技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程順和主持的揚麥3、4號分別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揚麥5號、揚麥158初步解決了溫暖濕潤生態區小麥育種中廣適高產與抗赤霉病相結合的世界性難題,分別是中國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分別於1991年和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程順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中國南方小麥》、第二主編《小麥赤霉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