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的拼音是chèn huǒ dǎ jié,意思是指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計的使用,在中國歷史上層出不窮。趁火打劫之計的特點,就是利用時機,果斷地打擊對方。而此計延伸到現代社會的商戰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機。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

釋義


利用失火的混亂時機行劫,比喻趁人之危,從中取利
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劫。比喻趁別人緊張危急的時候去撈取好處或趁機害人。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雲步,經轉山洞而去。”
在別人遇火災時乘機搶劫。比喻趁別人有危難時去撈取好處。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趁火打劫》:“有所謂趁火打劫者,臨時之盜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約一二伴侶,飛奔入內,見物即取,或持之,或負之,或扛之。主人加以呵斥,則曰:‘將為汝寄頓於吾家也。’蓋倉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耳。”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你說那些王八崽子還有個不趁火打劫、公報私仇的么?”亦作“趁伙打劫”。《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我曉得,都是那褚敬橋寄個什麼鳥信!是他趁伙打劫,用計拐去了。”亦作“趁哄打劫”。哄,吵鬧。

近義詞

渾水摸魚、順手牽羊、打家劫舍

反義詞

撫危濟貧、除暴安良

成語示例


趁火打劫1、"有所謂趁火打劫者,臨時之盜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約一二伴侶,飛奔入內,見物即取,或持之,或負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訶斥,則日:將為汝寄頓於吾家也。蓋倉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徐珂《清稗類鈔之盜賊類之趁火打劫》)
2、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雲步,經轉山洞而去。"
3、等警察趕到時,那幾個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同乘人之危

例句

等警察趕到時,那幾個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成語辨析


“趁火打劫”和“渾水摸魚”的區別在於來源不同,一中一外,趁火打劫有欺騙的傾向,渾水摸魚比較直接。

英文解釋


rob the owner while his house is on fire;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make use of sb.'s misfortune to serve one's own ends [advantage]; plunder [loot] a burning house
例句
1. America never wished to profit from the misfortunes of her neighbours. 美國決不想對鄰居趁火打劫。
2. Troops are being deployed to help with rescue efforts and prevent looting. 部隊被派出幫助營救和防止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