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福建省連城縣溫坊(今文坊)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襲擊戰,殲其1個旅另1個團一部,俘2400餘人。

徠這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以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給東線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戰鬥經過


廣昌、建寧相繼失守后,林彪更加迫切地向中革軍委提出“誘敵深入”,製造運動戰戰機的要求。5月20日,林彪同聶榮臻致電朱德:
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
“敵占廣昌、建寧以後,戰爭已轉到新的形勢,因敵開始深入基本蘇區,其每次前進的距離當更短……很少有大的運動戰給我們打的可能。因此再次建議,軍委如沒有新的情報,敵人沒有新的動向,則仍應採取運動戰,集中主力,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林彪於6月9日又同聶榮臻致電朱德、周恩來:
“目前敵已入我基本蘇區,近來每次前進距離較其過去在邊區為短,較在白區則更短,在組織短距離的前進中,我軍突擊敵人,因地域甚窄,容不下大的部隊進入戰鬥,同時因戰鬥發生系突然,戰鬥經過時間極短,等大部隊趕到后,戰鬥已結束。因此,建議紅軍第一軍團東移……”。
雖然林彪一再建議尋機打運動戰,但紅一軍團得到的中革軍委命令,依舊是東奔西走,疲於奔命地四處“抗擊”、“突擊”~於“古龍崗、江口一帶地區,抗擊國民黨軍北路軍”、在“南坑、蔡江以北抗擊敵人”、到“黃陂、東韶、吳村抗擊國民黨軍第四十三師、第九十七師、第八師”、在“新安、赤水間抗擊國民黨軍羅卓英部第五縱隊”…….
林彪於7月13日又一次同聶榮臻致電朱德、周恩來,建議將主力后移,引敵冒進:
“我軍與敵過於逼近,極有利於敵採取以堡壘與火力掩護的方法推進,在此情況下,我們意見,我軍應以求得殲滅敵之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須將部隊后移,保持與敵十五里左右地域集結……待發現敵進攻時再出動主力殲滅敵人。”
這次得到的指令仍舊是“抗擊”----“抗擊向永安進攻的李延年縱隊,並掩護紅軍第九軍團安全轉運資材。”
於是,紅一軍團奉命抵達蘇區東部閩西的曹坊地域,準備抗擊敵東路軍李延年縱隊。
至1934年秋,西起龍岡,中經廣昌,東迄建寧、永安、連城,南至筠門嶺的大片地區在紅軍的節節“抗擊”中相繼失守,福建蘇區只剩下汀州(長汀)、寧化等接近江西邊界的狹長地區。
此時,剛取得剿滅十九路軍勝利的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在6月份佔領連城后,更是加緊了由東路進攻蘇區的步伐。李延年率第四縱隊第三師、第九師、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三師4個兵員充足、武器精良的“整理師”共19個團進佔朋口后,目標是攻佔中央蘇區東大門的重要屏障松毛嶺,繼而一舉拿下汀州城,而後直取紅都瑞金。
紅一軍團於8月25日移至閩西曹坊地區,林彪勘察地形后發現:李延年縱隊從朋口向汀州(長汀)急進必經過溫坊村(現名文坊)。溫坊位於閩西長汀縣東南,距朋口二十里,沿途地勢險峻,兩側高山綿亘,可以埋伏大部隊,是一處有利於在運動中殲敵的極好地形。在選擇地形上,林彪有著獨特的眼光。
一軍團首長主意既定,軍團參謀長左權立即派出一軍團偵察科長劉忠帶軍團便衣偵察隊和紅二師偵察連,並攜電台一部深入敵人縱深摸清敵人動向。
8月26日,一軍團接到朱德電令:“李延年縱隊定三十日集中朋口、碧州地域,準備向河田、汀州進攻”,“我軍目前作戰任務是:(一)以一軍團(缺十五師)協同二十四師,在朋口以西地域抗擊李縱隊,並以九軍團為預備隊”。
雖然軍委朱德的命令依舊是抗擊死守,但林彪、聶榮臻認為,之前按照軍委那種“一步一頂牛”的“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戰術,結果都是節節“抗擊”,屢戰屢敗。而且,由於我軍節節“抗擊”,使得敵人每次運動只前進二三里,我軍自然失去了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機會。
林彪堅持認為:如果紅軍主力離得較遠些,敵人則會大膽前進比較遠的距離,那就會造成某一局部脫離其整體,為紅軍提供打運動戰的條件。
於是,林彪、聶榮臻決心“違背軍委的‘短促突擊’原則”,將主力後撤20里,以期誘敵深入。
其實,林彪的這個構想已經接連向中革軍委提過十數次。早在年初(2月10日),林、聶就向中革軍委提出:
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
“我第一防線與第二防線應相距一天至少三十五里以上路程,以便萬一我第一防線失守后,敵向我第二防線進攻時我以第二防線阻敵。而以主力在第一、二防線之間,以運動戰側擊或夾擊和尾擊敵人。”
但2月12日朱德回電否定了林、聶的建議:“提議防區之間要相距一日行程,我們是不同意的,因為照例不是離開自己堡壘幾十里,而是要補築工事。”
按照軍團首長“誘敵深入”的思路,軍團作戰科長陳士榘奉命擬定了作戰計劃:
在敵人大膽前進20里時,乘其立足未穩,工事尚未修好之前,迅速地大膽插入分割,以“黑虎掏心”戰術,利用夜幕掩護,主攻部隊直插敵人指揮中心將其消滅,再分割圍殲其餘各處敵人。
8月26日,林彪、聶榮臻即命令紅軍第二十四師偽裝為地方部隊,在豬鬃嶺、蕭坊、橋下一線“休息整理”、“修補工事”,以誘使李縱隊大膽地向長汀躍進。林、聶則自率紅軍第一軍團、紅軍第九軍團主力隱蔽南移。
林、聶這次不照軍委命令~死守溫坊來打擊敵人,反而自行機動,將主力退進蘇區二十里,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
30日晚,紅軍進入松毛嶺陣地。第二天(9月1日)凌晨,敵李玉堂第三師第八旅兩個團,由洋坊至溫坊之間集結出動,至正午時分,向松毛嶺推進了十多里,隨即構築工事,並向已被紅軍佔領的松毛嶺制高點陣地派出偵察警戒,這時敵人還未發覺紅軍早已在此嚴陣以待。此時,文坊鄉蘇政府在祥興公祠商議我赤衛隊如何配合二十四師紅軍作戰事宜。決定派出赤衛隊員項義老古、項報孜古帶路,從最近、最隱秘的上莒溪沿山間小路,由月朗塘到洋坊尾,鄧排凹;另一路由赤衛隊員黃克勛帶路由黃沙坑的小溪至文坊“項公橋”及老虎窠岌插入敵後,隱蔽以截斷敵人之退路。派出項萬元、項土生、項木旺等配合紅軍偵察部隊行動,消滅駐在村內兩個營的敵人。
9月1日晚上9時,紅軍一切準備就緒,洋坊尾到溫坊的電話線也已被紅軍偵察員剪斷。這時紅軍發動攻擊。
由於紅軍充分發揮夜戰近戰的優勢,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大部分敵人被消滅,只有少數殘敵尚固守洋背村附近的碉堡和溫坊南面的八角樓,一軍團之五、六團,配合獨立二十四師消滅固守洋背村的敵人,至第二天天亮前戰鬥全部結束,除旅長許永相乘黑夜逃走外,這個旅被殲滅。
徠指揮官李延年得知第三師第八旅被紅軍殲滅,大發雷霆,大罵許永相飯桶。他對戰敗不服,即令第三師和第九師開進溫坊,決心與紅軍決一死戰。
9月3日早晨,敵第三師和第九師由朋口集結三個團,其先頭部隊改為第九師的一個團,8時許由洋坊尾向溫坊前進。紅軍決定消滅這個先頭團。命令一師負責截斷其歸路,由二師從八錢亭,二十四師從馬古頭兩個方向向敵人夾擊,二師四團一營連續衝鋒六次佔領了幾個山頭,三營連續衝鋒佔領敵人六個陣地,痛快殲滅了這個團。溫坊戰役即告結束。

事件意義


溫坊戰鬥
溫坊戰鬥
此戰的勝利給敵東路軍以沉重的打擊,是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以來少有的勝利。雖然它已不能改變紅軍的被動局面,但它卻有力地說明了"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方針是錯誤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