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是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地圖1944年1月30日至2月29日發生的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衛國戰爭中,烏克蘭第3、第4方面軍在右岸烏克蘭戰略進攻過程中而實施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粉碎德軍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集團,清除第聶伯河尼科波爾登陸場,並解放重要工業中心尼科波爾和克里沃羅格。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1月30日晨,烏克蘭第3方面軍在各輔助突擊方向開始進攻。德軍認為第37集團軍的輔助突擊是主力開始進攻,於第一日就在該地段將第6集團軍掌握的2個坦克師投入戰鬥。這就大大有助於在主要方向突破德軍防禦(第46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於1月31日在該方向轉入進攻)。次日,近衛第4機械化軍在近衛第8集團軍地帶進入突破口。德軍統帥部意識到自己失算后,開始將一些坦克師調向突破地域。但這些坦克師的反衝擊為時已晚,未能阻止烏克蘭第3方面軍主要集團的進攻,2月5日,該集團前進45—60公里后,攻佔了鐵路樞紐阿波斯托洛沃。德軍第6集團軍被分割成兩部分。德軍深恐失去退路,被迫開始將其軍隊倉卒撤出尼科波爾登陸場和馬爾加涅茨地域。烏克蘭第4方面軍於1月31日對尼科波爾登陸場德軍集團發起進攻,至2月8日前全部肅清該登陸場敵軍,並會同烏克蘭第3方面軍於2月8日解放了尼科波爾。為阻止蘇軍進攻和守住沿第聶伯河右岸的走廊以便撤出其部隊,德軍統帥部於2月11日從東面和東南向阿波斯托洛沃方向對烏克蘭第3方面軍主要集團實施了猛烈反突擊。雖然這一反突擊被擊退,但烏克蘭第3方面軍向第聶伯河前進受到遲滯。該方面軍未能封閉走廊併合圍從第聶伯河退卻的德軍第6集團軍各兵團。儘管如此,德軍仍遭慘敗;德軍12個師,其中包括3個坦克師,由於損失嚴重被合併為若干戰鬥集群,4個師損失了全部重型武器、汽車和相當大的一部分有生力量。2月17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2月10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近衛第3集團軍和突擊第5集團軍轉隸該方面軍)調攏炮兵並集聚彈藥后,再度向克里沃羅格方向發起進攻。至2月底前,其右翼和中央進抵因古列茨河,奪取了該河西岸一些登陸場,並解放了克里沃羅格市(2月22日)。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僅在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1月6日這兩周中,蘇軍就擊斃德軍官兵72500名,擊毀坦克和強擊火炮1227輛,火炮和迫擊炮1311門,俘敵官兵4468名,繳獲坦克和強擊火炮246輛,火炮和迫擊炮1087門,汽車3246輛。據當時擔任機械化旅旅長的巴巴賈尼揚上校(戰後升任蘇聯裝甲坦克兵主帥)回憶,追擊敵人的途中,“在切爾諾魯茲卡附近,我讓我乘坐的坦克停下來,因為有大批的德軍俘虜擋住了道路。
1944年1月5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發起基洛夫格勒戰役。至1月10日,向西推進了50公里,解放了烏克蘭重要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基洛夫格勒。敵人迅速調來強大的坦克部隊進行反擊,蘇軍攻勢受阻。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於1月10日至11日開始對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地域的德國第6集團軍發起進攻。但由於兵力不足,未能取得重大戰果,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
1月底,遵照大本營的指示,四個方面軍準備實施三個進攻戰役:烏克蘭第1方面軍左翼和第2方面軍實施科爾松—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烏克蘭第1方面軍右翼實施羅夫諾—盧茨克戰役;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實施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1月24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開始實施科爾松—舍甫琴柯夫斯基(位於基輔東南)戰役。兩天以後,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轉入進攻。
它不僅打算給自己的部隊解圍,而且計劃以坦克第1集團軍從西面、第8集團軍從南面兩路實施突擊,反包圍突入茲維尼哥羅德卡地域的蘇軍。至2月11日,被壓迫在合圍圈中心地帶——斯捷勃列夫、科爾松—舍甫琴柯夫斯基的德國部隊,只佔有長35公里、寬22公里的地段,其供應來源幾乎全被切斷。
2月11日,“南方”集團軍群對合圍對外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德坦克第1集團軍以4個坦克師的兵力,從里齊諾以西地域向累襄卡實施突擊。與此同時,德第8集團軍也以將近4個坦克師的兵力,從耶爾基向累襄卡發起進攻,而被圍德軍則沖向突破口接應。蘇軍擊退了敵軍從耶爾基發動的衝擊。但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的部隊攻入了累襄卡;被圍的德軍在2月11日夜裡也突圍到慎迭羅夫卡。這是一個規模不大的戰役。蘇軍僅用3個集團軍就基本上達到了戰役目的。
1月27日,蘇軍開始進攻,至2月11日結束,先後解放了盧茨克、羅夫諾、馬涅維契、謝佩托夫卡等城市,奪回了一些大的公路和鐵路樞紐,從而改善了實施兵力機動的條件。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是個重要的環節,對解放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具有很大的作用。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
衛國戰爭爆發后,他優秀的軍人素質表現得更為突出。他忠於職守,英勇善戰,具有傑出的才能,對待下級寬厚誠懇。1941—1942年先後任外高加索方面軍、高加索方面軍和克里木方面軍參謀長。1942年5—7月任斯大林格勒軍區副司令,7月起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57集團軍司令。1943年2月任西北方面軍第68集團軍司令,3月任南方面軍司令,10月任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1944年5月至戰爭結束任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擔任上述職務期間,充分顯示了他的組織才能和統帥天才。曾指揮部隊勝利進行了米烏斯河和莫洛奇納亞河戰役,以及頓巴斯和克里木的解放作戰。1944年8月,他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部隊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協同,秘密準備和成功實施了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此後,又參加了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巴拉頓湖和維也納諸戰役。在這些戰役中,他成功地組織了所部與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軍團的協同作戰。他的部隊由於在衛國戰爭中勝利作戰,受到最高統帥34次通令嘉獎。1944年9月起任盟國對保加利亞管制委員會主席,為保加利亞向社會主義過渡做出了貢獻。
馬利諾夫斯基(1898.11.23~1967.3.31)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1914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斯大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
近衛第3集團軍:1942年12月5日,在西南方面軍的編成內由近衛第1集團軍(第二次組建)改變番號組建。編有步兵第14軍,近衛步兵第50師,步兵第159、第197和第278師,以及近衛機械化第1軍。到12月中旬編有步兵第14軍,步兵第197、第203和第278師,近衛步兵第50師,獨立步兵第90和第94旅,近衛機械化第1軍,摩托化步兵第22旅和3個獨立坦克團。1944年1—2月又參加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1944)。近衛第3集團軍從行進間強渡第聶伯河后,協同烏克蘭第3方面軍第6集團軍解放了尼科波爾市(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