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湯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湯,常見漢字,為多音字,讀音分別為tāng,tàng,shāng。有下列含義: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調后以汁液為主的副食。2.開水;熱水。3.中藥方劑。4.商朝第一個君主的名字,一般稱作商湯。5.[shāng]〔湯湯〕擬聲詞,形容水流大而急。出自《列子·湯問》。

基本釋義


湯tāng ㄊㄤˉ
● ● 熱水:湯雪。赴湯蹈火。揚湯止沸。 
● ● 煮東西的汁液:米湯。參(shēn)湯。 
● ● 烹調后汁特別多的食物:雞湯。菜湯。清湯。 
● ● 專指溫泉(現多用於地名):湯泉(溫泉)。湯山(在中國北京市)。 
● ● 中藥的劑型:湯劑。湯藥。 
● ● 姓。
湯shāng ㄕㄤˉ
● ● 〔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如「河水湯湯」,「浩浩湯湯」。 
● ● (湯)

字形源流


湯
統一規範簡化為“湯”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又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又《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注之,源出朐忍縣北。
又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又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為湯泉郡。
又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又《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又《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又《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湯谷。
又《廣韻》他浪切,音湯。與盪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盪也。《箋》言遊盪無不為也。
又與湯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又《韻補》葉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方言集匯

◎贛語:hɔng1 tɔng1
◎粵語:tong1
◎潮州話:teng1(thng) tang1(thang) siang1(siang) 

湯姓介紹

湯姓遷徙
湯
因湯姓系承於商湯,故湯姓最早的發祥地應該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後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亳(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於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於相(今河南內黃縣);祖乙初時,遷都於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於邢(今河北邢台縣);至盤庚,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因此湯氏在商代就遍佈於全國各地,但至秦漢之際,湯姓卻主要以古時的中山河范陽兩郡所轄之境為其繁衍中心。漢文帝時,湯隆的玄孫湯得新自開封遷至晉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了。宋代,湯氏主要分佈於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宋時有秋浦(今安徽貴池)人殷崇義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名諱,改姓名為湯悅。明代,有開國功臣湯和,湯氏有遷入今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以後再由台灣遷巴西、日本、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泰國、東帝汶、澳洲等地。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湯匙、湯方、湯風、湯沐

相關成語

空心湯糰、石城湯池、酸湯麵葉、如湯潑雪

英語翻譯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