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新集村的結果 展開
新集村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新集村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新集村,本名竹園村,因為宋代我國著名的理學教育家程顥(又名明道先生),曾在此創辦程子書院,傳道授業,名揚四方,竹園村遂改名程子院。
元朝大德五年(1301),真定府之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市)軍務出身的李公正居(世稱七公),攜夫人和五子來徐,認定程子院民風樸實,儒學深厚,便在這裡安下家來。及老,李正居告誡自己的兒女:“吾殆后即塋葬於此,亦以示后之孫不輕去其鄉也”。
遵其囑,子孫在李正居逝世后將其塋葬於此。七百多年來,李氏一脈,世代繁衍,瓜瓞綿綿,人才濟濟,目前人口已13萬有餘,巍然彭城一大望族。這其中,曾出現過6位進士,18位舉人,12位知府,還有清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國之重臣。康熙36年的徐州狀元李蟠,是李正居公的第十一代孫。李蟠雖然出生在徐州(即銅山),但祖塋仍在程子院,程子院是他的故里。李氏一族的發展與興盛,與程子院的文化滋養和儒學熏陶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繫。
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李蟠親自撰文並書寫的《始祖七公墓表》和雍正五年(1727)撰寫的《彭城李氏通譜》序言中寫道:“程子院者,世傳宋明道先生講學處也。為時未遠,故址尚存,流風餘韻,猶在人間”。后程子書院毀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泰山廟。寺廟建成后,遂又成立廟會,興辦集市,程子院之名逐漸被“新集”所代替;又因李姓人口佔多,更名李新集村。這段歷史的演變,早在《彭城李氏通譜》序言和2000年與2001年相繼出土的《始祖七公墓表》和《泰山廟碑記》中,得到充分的印證。目前,李氏始祖公的墓塋還在程子院村首東側,七百年來,一直香火連綿,祭祀不輟。
梁寨鎮彰顯狀元故里,意在弘揚民族文化,激勵青年學子勤奮好學,推動思想道德教育。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是遠瞻之舉。
新集,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這方熱土孕育了諸如程子書院、千年古街、狀元故里、泰山奶奶廟、徐州狀元祖林、土地廟,孫家祠堂(孫家奶奶廟)、寨圩(新集寨建於咸豐九年即公元1859年)等眾多蘇北傳統鄉村文化遺產,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提倡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為喚起和留住新集父老鄉親記憶,培養年青一代情感歸屬,傳承新集傳統文化,留住遊子鄉愁,新集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高度重視本村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並規劃和建設一批村文化建設工程。
揉花
又名打鐵花,是流傳於豫晉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的採礦煉鐵業幾乎與中華民族的冶鍊史同步興起。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為冶鍊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鼎盛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