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芽南芥

葉芽南芥

葉芽南芥,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株疏被單毛及有柄的2叉毛。花后倒伏,長出新葉芽;莖自基部叢生,有數個匍匐莖

簡介


基生葉簇生,葉片倒卵形,長2-3厘米,寬約1.5厘米,有時基部具裂片1-2對;葉柄長約1.5厘米;葉單生、簇生於莖上或枝端,圓形、倒卵形或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1.5厘米,基部無裂片,不抱莖;有短葉柄。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10-20朵;萼片長橢圓形,長約1毫米,背面被單毛和2叉毛;花瓣白色,橢圓形,長2-3.5毫米。長角果下部略呈鐮狀,長2.5-5厘米,寬約1毫米,果瓣無中脈,頂端宿存花柱短,長約0.3毫米;果梗斜升,長約2厘米,被單毛。種子每室1行,在果實中縊縮呈念珠狀;種子約10粒,橢圓形,長約1毫米,僅邊緣具窄翅,頂端較寬,淡褐色。花期7月,果期8月。

分佈


產吉林(長白山溫泉)生於山坡林下或水溝邊,海拔1500-2600米。朝鮮、日本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特點


日本農村工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稱,在受到重金屬鎘污染的土壤中栽種科植物蔓田芥,能夠減少土壤中鎘的含量。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大範圍受到鎘的輕度污染的土壤得到凈化,而且成本低廉。
葉芽南芥又稱蔓田芥(Arabis gemmifera),屬十字花(Aburana)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稱,這種植物原產於中國吉林省長白山地區,分佈在山地等陽光充足的地方。
研究小組在室外利用厚度為15厘米、每公斤含鎘47毫克的土壤來栽種這種植物。經過一年時間,土壤里的含鎘量減少到每千克2.6毫克。土壤被利用5次以後,土壤中的鎘含量只有原來的1/5。而且,收穫以後的葉芽南芥在乾燥並經400~500攝氏度高溫燃燒后,其中所含的鎘不會揮發,可以回收起來再利用。
此前,常用的凈化方法是利用被稱為“客土”的土壤來代替被污染的土壤。而利用葉芽南芥對受到輕度污染的農田和水池等進行凈化,所需成本是舊辦法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