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仁鄉
達仁鄉
達仁鄉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在清領時期為阿塱衛社的聚居地,其中以安朔村為最大,而“安朔”(Agiogetsu)在排灣族語中便是指“最多人的社”。
日據時期,日本將本鄉原住民劃分為土哇巴樂、大板鹿、大里力、就卡固來、阿塱衛等五個社,先後劃歸台東廳大武支廳、大武區及大武庄管理,並在各社直接派駐警察處理行政、教育、衛生等日常政務。戰後之初劃歸台東縣大武鄉,1946年自大武鄉分治,取安朔溪出海口的達仁村為鄉名,設置達仁鄉至今。
達仁鄉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在清領時期為阿塱衛社的聚居地,其中以安朔村為最大,而“安朔”(Agiogetsu)在排灣族語中便是指“最多人的社”。
日據時期,日本將本鄉原住民劃分為土哇巴樂、大板鹿、大里力、就卡固來、阿塱衛等五個社,先後劃歸台東廳大武支廳、大武區及大武庄管理,並在各社直接派駐警察處理行政、教育、衛生等日常政務。戰後之初劃歸台東縣大武鄉,1946年自大武鄉分治,取安朔溪出海口的達仁村為鄉名,設置達仁鄉至今。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