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法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是大連海事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於1998年由市場經濟法學院與交通運輸管理學院的國際海事專業合併而成。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設有3個教學系,開辦1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

簡介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現有法學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法學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是全國一級學科排名第13名(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2004年學科評估排名)的法學院、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單位、遼寧省唯一具有法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的法學院、遼寧省唯一具有本科生、碩士生、專業學位生、博士生完整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的法學院。擁有法學博士后流動站。國際法學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為遼寧省唯一的法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法學會世貿組織法研究會秘書處、遼寧省法學會海商法研究會、民法學研究會秘書處、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秘書處和大連市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均設在本學院。此外,本院還主辦《中國海商法年刊》,《國際法年刊》和《大連海事大學法律論壇》等刊物。

學科設置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訓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訓
學院注重加強國際間的教學合作與交流,先後與美國紐約大學國際管理學院、俄羅斯遠東大學經濟學院、英國斯旺西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美國杜蘭大學、韓國韓南大學、韓國海洋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香港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與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關係。
法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法學樓設有設施完備的教師辦公室、碩士研究生教學室、博士研究生教學室、研究室、大小會議室、職工活動室和藏書5萬餘冊、學術期刊100餘種的資料室。學院還主辦《中國海商法研究》、《大連海事大學法律論壇》等刊物。

學院研究實踐


學院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立法實踐,曾主持、參與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多部法律;曾多次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參與國際海事立法;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和交通運輸部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研究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物權法與合同法的制度協調與規則契合”、“我國港口防治海洋外來生物入侵的法律對策研究”、“我國海洋漁業保險制度與漁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島嶼爭端解決中的國際法問題研究”、“英國鄉紳史研究(13-19世紀)”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國有大型企業科技諮詢項目50餘項。先後出版了《新編海商法學》、《船舶碰撞法》、《合同法總論》、《國際私法導論》、《海商法》、《海事法》等多部法律著作及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研究生推薦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等獎勵。

學院教師


學院擁有一支多學科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向複合型師資隊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講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的45人,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和具有國外研修經歷的21人。其中有中國海商法協會副主席1人,國際海事委員會提名委員1人,交通運輸部法律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2人,全國十大青年法學家候選人3人,遼寧省教學名師1人,首屆遼寧省中青年傑出法學專家3人。此外,學院還常年聘請外籍法學專家任教。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發展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已成為學科方向齊全、師資隊伍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普遍認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法學院。

歷史沿革


1984年,原大連海運學院設立國際海事專業,並於1985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98年,交通運輸管理學院的國際海事專業與原市場經濟法學院合併,成立法學院;
1998年法學專業取得國際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被批准設立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10年取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被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評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教學系,開辦1個本科專業(下設海商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兩個方向)。
教學系:海商法系、國際經濟法系和基礎法系;
本科專業:法學。
師資力量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8人,講師24人,具有博士學位64人,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和具有國外研修經歷的40人,包括中國海商法協會副主席1人,國際海事委員會提名委員1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1人,交通運輸部法律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3人,遼寧省教學名師3人,遼寧省傑出資深法學家1人,遼寧省中青年傑出法學專家5人。此外,學院還常年聘請外籍法學專家任教。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民商法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海商法》《海商法縱橫談——以歷史和影視為經緯》分別為國家級慕課和視頻公開課,《海商法》和《國際貿易法》課程為遼寧省精品課,《商法學》、《國際法學》為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學院教師榮獲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大連市優秀著作、論文獎等百餘項獎勵。
◆專業評估
2007年,法學專業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示範專業;
2010年,法學專業被評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3年,法學專業被評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和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2013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法學專業名列第一名;
2015年,法學專業獲評首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優勢特色專業;
2018年,法學專業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
2019年,法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
學科建設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以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國際法學、民商法學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法學學科被大連海事大學認定為學校重點發展的主幹學科、學校“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撐學科。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法學(下設海商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四個二級學科方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下設海商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刑法學六個二級學科方向);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設有設施完備的教師辦公室、碩士研究生教學室、博士研究生教學室、研究室、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庭、案例研討室、大小會議室、職工活動室以及藏書5萬餘冊、學術期刊100餘種的資料室,另外,學院還主辦《中國海商法研究》等刊物。
學院組建和成立了20多個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夯實了研究基礎,其中,省部級以上研究中心(基地)7個,市級研究中心(基地)3個,另有大連海事大學海法研究院等16個校級研究中心。此外,法學院還與40多家實務部門簽訂了實習基地。
省部級研究中心(基地):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法官實踐培訓基地、中國海事政策法規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遼寧省重點人文基地、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遼寧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最高人民法院海洋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遼寧省海商法研究會、遼寧省港口及航運發展研究基地;
市級研究中心(基地):大連海事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大連自由貿易(港)區司法研究中心和大連海事大學海公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自建院以來,學院教師主持承擔科研項目404項。其中國家級重大項目6項(國家社科基金5項,教育部1項);國家社科基金2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95項(其中教育部14項,司法部16項,中國法學會8項,教育部博士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遼寧省社科基金91項,交通運輸部及部海事局80項;農業部1項);其他縱向項目127項;代表性國際項目11項;橫向項目4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6篇。其中《法學研究》3篇,《中國法學》5篇,SSCI、SCI來源期刊論文7篇,CSSCI來源期刊論文469篇,56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或部分轉載。

合作交流


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與英國斯旺西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英國埃克賽特大學、英國劍橋社會科學中心、美國杜蘭大學、義大利熱那亞大學、韓國海洋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西班牙馬拉加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與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關係。
學院每年聘請數名國外著名教授長期在學院擔任專業課程的講授,並定期邀請擁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外國專家學者來學院就不同專題進行系列短期課程培訓。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初北平
黨委書記徐燕
黨委副書記趙剛
副院長李志文
韓立新
蔣躍川
趙剛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