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高更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
保羅·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
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后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1873年,高更開始學畫,並在1883年成了一名職業畫家,他曾連續4次參加印象主義畫派的展覽。1886年,高更離開巴黎來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鎮作畫。1889年,創作《黃色基督》。1890年之後,高更日益厭倦文明社會而一心遁跡蠻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成了他的歸宿。1894年,創作《敬神節》。1897年,創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1901年,他離開塔希提島前往馬克薩斯群島。
保羅·高更是后印象派三傑之一,代表作品有《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黃色基督》《遊魂》《敬神節》等。
1903年去世,享年55歲。
1848年6月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聖母·德·洛萊特大街52號。1851年,高更全家(帶著兩個子女保羅和瑪麗)赴秘魯,在利瑪度過4年。
保羅·高更
1855年,祖父去世,母親攜他離開秘魯,返回法國奧爾良老家解決繼承遺產問題,寄居在位於奧爾良城安丹街7號的伯父伊西多爾·高更家,進入小學學習。
1859年,進小神學院學習。1865年,毅然放棄學業,被海運商業部雇傭,登上盧齊塔諾號,后在弗洛特艦隊服役。1868年4月26日,在哈佛爾入伍,登上“吉隆姆·拿破崙”號戰艦服役。
1871年,結束海上生涯;4月23日退役,返回故里;同年,得到監護人阿羅沙的幫助,成為貝爾丹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拉菲爾特街);同年,開始練習繪畫。
1873年11月22日,和梅特—索菲·迦德結婚。1874年7月,結識畢沙羅,經常去柯拉羅西美術學院。1876年,高更所有的休息日都埋頭練習繪畫,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年。1877年,遷居住宅,並在新住址結識雕塑家布歐。
1880-1881年,遷居卡塞爾街8號,對繪畫的興趣日益加深,在那裡住到1883年初;同年,借畢沙羅之助,參加獨立畫家展,第五、六屆印象派畫展。
1883年1月,高更事先未曾與妻子、友人商量,毅然辭去貝爾丹證券交易所的職務,以便能整日繪畫。1884年1月,為了緊縮開支,舉家離開巴黎,遷居魯昂;11月初,又遷往丹麥哥本哈根,投奔岳父家。
1885年年初,高更成為魯貝迪里防雨布股份公司駐丹麥的代理人;6月,與家人決裂,帶兒子克勞維斯返回巴黎,住在弗雷明衚衕。
1886年,參加印象派第八屆畫展,5月15日至6月15日在拉菲爾特街展出;6月,把克勞維斯送進安東尼寄宿學校之後,他首次去布列塔尼半島,到了阿旺橋;8月,與愛米爾-貝爾納相遇;11月,返回巴黎,與文森特·梵高相識;12月,患病住院一個月,生活貧困。1887年4月10日,與法國畫家查理·拉瓦爾乘“聖納澤爾”號船先後到巴拿馬、多拔哥、馬提尼克島;12月,返回法蘭西。
1888年,返回法國后,身無分文,寄居在朋友埃米爾·蘇菲奈克家(布拉街29號);10月初,應塞呂西斯之請指導他創作《護符》一畫;10月-12月,前往南方城市阿爾與文森特·梵高相聚共同創作,直到同年聖誕節;同年,首次在布索和瓦拉東家舉辦個人畫展;同年,創作《說教后的幻覺》《洗衣婦》《瑪德琳·伯納爾肖像》
1889年3月,在蒙特蘇利大街25號租下一間畫室;4月,去阿旺橋,然後在普爾迪“瑪麗一亨利”旅店度過了冬天;同年,國際博覽會開幕,結交爪哇人;同年,在蘇菲奈克和伏爾庇尼開設的藝術咖啡館舉辦“印象派與綜合派畫展”,高更的作品使未來的“納比派”藝術家產生了強烈的印象。
1890年1月28日,借居在蘇菲奈克家中(丟朗—克雷街),後來在德朗勃爾街一旅館租下一個房間;同年,遷居普爾迪,一直住到11月7日。
1891年2月23日,在德魯歐大廈拍賣作品;3月23日,舉行宴會告別;4月4日,起程赴塔希提島;6月8日,到達帕皮提,在離該首都40公里處的一個村莊里居住下來。
1892年,不顧物質的貧困與精神的孤獨,終年緊張工作,從事繪畫與雕塑,他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差,但是堅持寫《諾阿·諾阿》並自己配上插圖。
1893年8月,身無分文,從塔希提島返回法國馬賽,叔叔季琪去世,繼承一筆遺產;11月4日,在杜朗—呂埃爾家舉行畫展;同年,在維爾辛熱托利克斯街6號租一畫室。
1894年1月,旅遊布魯塞爾;4—12月,先後到過阿旺橋與普爾迪,在孔卡諾村與一群水手毆鬥踝骨受傷;12月,返回巴黎,發現同居女友安娜已把他畫室中大部分物品偷走潛逃。
1895年,因厭惡巴黎的生活,決定重返塔希提島;2月18日,在德魯歐大廈第二次進行作品拍賣,結局悲慘;3月,告別法蘭西,啟程再赴塔希提。
1896年4月,在塔希提腿部舊創複發,痛苦不堪,絕望的念頭一直不斷地襲來。1898年2月14日,由於不堪歐洲人的蔑視以及貧困、失望、精疲力竭嚴重心靈打擊,曾經服毒自殺未遂,痛苦不堪,後進醫院進行恢復治療,出院後為了生存,曾經到公共土木工程局和財產估價局供職。
1899年6月,協助友人創辦諷刺性刊物《黃蜂月刊》;8月獨自創辦《微笑報》。1900年,《黃蜂月刊》雜誌因財源不足而停刊;3—11月,心力交瘁,已無法握筆作畫;12月底進醫院治療。
1901年,在塔希提的生活費用過於昂貴,高更賣掉他的土屋,遷至馬克薩斯群島中多米尼加島上的一個小村鎮阿圖奧納,把自己的新茅屋起名為“快樂之家”。
1902年4月,將完成的近20幅作品寄往巴黎的代理商伏拉爾;8月,心臟病加重,雙腿布滿濕疹,已經無法醫治,梅毒病菌也在日益侵蝕著他的軀體;同年,因為疾病不能作畫,便改為寫作,先後撰寫完成了《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之前之後》。
1903年3月13日,高更再次為保護土著人的利益而遭到非難。由於憲兵吉施奈依的誹謗,高更被殖民當局判處監禁3個月,罰款500法郎。他不服判決,想要上訴,但無法籌集去塔希提的路費,處境十分悲慘;5月8日上午11時,保羅·高更去世。人們在他的畫架上看到的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風景畫,題名是《雪中的布列塔尼村莊》。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父親 | 克勞維斯 | |
母親 | 阿麗娜·瑪麗 | 聖西門派作家弗洛拉·特里斯坦的女兒 |
兒子 | 愛米爾 | |
女兒 | 阿麗娜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卡塞爾街冬天的花園》 | 1883年 |
《靜物和查理-拉瓦爾側面像》 | 1886年 |
《阿旺橋的茅舍》 | 1886年 |
《馬提尼克島風光》 | 1887年 |
《說教后的幻覺》 | 1888年 |
《洗衣婦》 | |
《瑪德琳·伯納爾肖像》 | |
《文森特頭像》 | |
《阿爾的洗衣婦》 | |
《阿爾療養院的庭院》 | |
《黃色基督》 | 1889年 |
《蘇菲奈克一家》 | |
《美麗的昂熱爾》 | |
《綠色基督》 | |
《保羅-高更變形肖像》 | |
《你好,高更先生》 | |
《韋丹‘古比爾小姐肖像》 | 1891年 |
《瑪麗亞,我們向您致敬》 | |
《持花女子》 | |
《塔希提牧歌》 | 1892年 |
《有孔雀的風景》 | |
《在海邊》 | |
《死者的靈魂注視著》 | |
《月亮與大地》 | 1893年 |
《上哪兒去?》 | |
《爪哇女人安娜》 | |
《死者的精神不眠》 | |
《手持調色板的保羅·高更》 | |
《洗衣女》 | 1894年 |
《布列塔尼的女人》 | |
《手持芒果的女子》 | 1896年 |
《快樂的日子》 | |
《你為什麼生氣?》 |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哪裡去?》 | 1898年 |
《白馬》 | |
《玫瑰花中的酥胸》 | |
《她們金色的身體》 | 1901年 |
《神秘的女子》 | |
《亞當與夏娃》 | 1902年 |
《土屋中的塔希提女人》 | |
《呼喚》 |
形式感
高更的畫作在形式感上具有獨特的裝飾特色。畫面呈現出單純而樸實、區域色彩平面化的特徵,畫面中的形象高度概括、簡潔而又形神兼備,畫面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形式美感。高更使用特殊的構圖和鮮艷的色彩,將不同的物體組織在一起,使畫面各元素之間的形式構成存在聯繫,使畫作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韻律感及節奏性。
高更在平面中尋找出表現三維空間的特殊手法。他通過畫面的分割、色塊對比、物體的遮擋等關係,營造出一種多層次的空間視覺效果,而空間感就由此產生了。
色彩
高更在畫面形象上高更以大膽的單線平塗色,黑線勾邊,用線條來分割色彩,也就是說他放棄了傳統的光影與明暗,放棄了光源色對物體的影響,運用線條而不是運用體積感來處理畫面中事物的邊緣。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看不到相近的調和色所塑造的事物,而是純色的平塗、流暢的線條和樸實的顏色,使畫面形象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美妙的裝飾效果。
(一)高更早期繪畫色彩的特點
1.色彩三原色的運用
高更早期繪畫是屬於印象派畫風的,印象派是以瞬間的印象作畫。繪畫只會著重考慮作品的總體效果,顧及不到枝節細部。以豪放的筆法作畫,而作品就缺乏修飾效果,是一種對筆法較草率的畫法。而高更早期繪畫作品深受畢沙羅的影響,他也採用印象派傳統的用色方法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繪製了一批帶有濃厚的印象派特色的作品。在1875年,他創作出《伊埃納橋附近的塞納河》,高更直接在畫布上拋開黑棕土黃三色,回歸三原色,以綠色來畫天空和河流,用一片黃色來表達積雪覆蓋的河灘。
2.繪畫色彩與光影的結合
因高更內心對繪畫藝術的探索,而使高更對印象派繪畫產生了不滿足感。1880年代早期,高更將筆觸放鬆、變寬,大膽地、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開始注重刻畫細節。在對待光影處理方面,還有著鮮明的印象派畫派的特點。在他創作出《裸體習作》這幅作品里,我們可以看出到畫中顏色上使用了大部分黃紫對比色、裸體的是玫瑰紅和綠色,有深藍色的陰影,像是用微溫的熨斗燙過似的膚色。他看重光影的變化,使用大面積色彩平塗的手法、顏色大膽強烈,注重物體的體積感、線條幹凈利落,構圖簡潔。
(二)高更繪畫中期的色彩表現—“綜合主義”繪畫理論的應用
高更在巴黎認識了梵高,從梵高的身上認識到什麼是“別具一格”。於是他開始嘗試突破印象派的繪畫手法。強調繪畫應抒發自己的感受。
1888年,他再度來到布列塔尼,結交了許多畫家,這些畫家的“簡化形體,用線條勾畫形體邊緣,色彩使用平塗的畫法”的觀念影響到高更的繪畫觀。之後,歐洲開始流行日本浮世繪,而高更也非常喜歡浮世繪,浮世繪版畫中平面平塗的技巧,艷麗的單色,流暢的線條都吸引著他,高更便把這些繪畫觀念進行修正和潤飾,形成高更的“綜合主義”繪畫的基礎理論,此後與印象派決裂。
在高更的《布列塔尼的牧羊人》這幅畫中,他從日本版畫中學到用色彩來平鋪畫面,重色勾畫物體邊沿線。畫面中,他用了不同的綠色,近景草地是深色的綠,屋子的前面是淺綠,遠處的山是泛黃的綠,在不同的綠色之間夾帶著紅色的土地,使畫面在對比中達到統一。從這幅作品里可以看到,高更提升了自身的色彩修養。
(三)高更繪畫成熟期的色彩表現
1.利用條狀色塊來裝飾畫面
在高更的風格成熟時期,我們可以從他的畫作中看到許多條狀的色塊,這些條狀色塊簡潔明確,使畫面的色彩對比更為和諧。1890年,高更的作品《藍色屋頂》中,整幅畫中多處用了條狀色塊,高更用綠色的條狀色塊來表達前景中的草地。圍牆裡頭的房子和牆面也畫成了色塊,屋頂是橘黃色和褐色的,牆面是藍紫灰的,他用不同顏色調和成的淺色來畫院子里的地面,使人的視線就被藍色屋頂的房子給吸引住。整個畫面顯得暖色調很多,但中間的屋頂是藍色,這就壓住了畫面,在視覺上也會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2.色彩純度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
高更早期繪畫中色彩純度不是很高,且許多顏色是過渡調和的,也不知道如何在畫作中運用色彩的純度。而大溪地之行,他看到美麗的大溪地的景色,他便把色彩直接塗抹在油畫布上,用色彩來表達自己對大溪地的喜愛之情。高更在作品《棕櫚樹下的大溪地女子》中,草地用的是純度較高的黃綠,他不能與其他顏色一起調和,高更就是直接把顏色塗抹到畫布上。這樣顯得畫面的色彩純度會很高。而高更運用色彩的純度成為他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高更對現代藝術的貢獻體現在理論和形式上、對繪畫本質的信念上,他認為繪畫的本質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而藝術就是他所嚮往的某種生活方式。他的繪畫風格、繪畫形式,都擺脫了精神上的束縛,貫穿著神秘、原始、象徵、主觀的繪畫理念。他從原始藝術和傳統藝術中獲取靈感,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效果和神秘感。他那粗獷、有力的繪畫風格,以構思的大膽、線條的單純、純真凈美而又鮮明的色彩、具有很強裝飾性的構圖而觸動人們的心靈,追求對形態和色彩的極富主觀性的誇張,對後世藝術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各種原始藝術和象徵藝術開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
約翰·基西克:高更在他的作品中希望更多地擺脫自然觀察的束縛,讓觀眾在一定程度上獨立領悟更多的個人意義,這些在以前的藝術中是不可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