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形

漢字詞語

雛形,漢語詞語,拼音為chú xíng。指事物初步形成的規模、未定型前的形式,或是指對照實物縮小的模型。出自於康有為大同書》己部第四章:“圖畫雛形之器,古今事物莫不具備。”

基本解釋


雛形
雛形
1、事物初步形成的規模;未定型前的形式。
示例:蛹顯示出成蟲的觸角、腿、翅膀的雛形。
2、照實物縮小的模型。
示例:看見了這座建築物的雛形,也可想見它的規模之大了

詳細解釋


雛:幼小的鳥,生下來不久的。雛形:事物初具規模。
雛形:1、初具規模、尚未定型的形式。
2、依照原物縮小的模型:從水利工程建設的~可以看出中國水利建設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此詞被選入7年級人教版語文第7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次真好》,作者周素珊。
我驚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裡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 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隻黑黑的眼睛卻奇大。
3、亦作“雛型”。按原事物縮小了的模樣。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四章:“圖畫雛形之器,古今事物莫不具備。”葉聖陶倪煥之》九:“照他那樣做,學校簡直是一個世界的雛型。”

詞語造句


(1)這就是現代文字的雛形\這是電腦的雛形。
(2)國防方面,政府各部間的爭吵將達到頂點,最終熔鑄成軍隊建設的雛形。
(3)NASA後來又委託了固特異公司建造了一艘可充氣空間站的雛形,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橡皮內胎。
(4)和早期雛形不同,“牛奶絲”布料幾乎全由酪蛋白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