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gene of interest),也稱靶標基因,是指在實驗中研究或操縱的特定基因。

基因克隆過程中目的基因就是要分離、純化、克隆並轉化到生物體的那個可以帶來預期表型性狀如抗蟲或耐除草劑的基因。

簡介


目的基因(gene of interest),也稱靶標基因,是指在實驗中研究或操縱的特定基因。比如,轉基因研究中轉入到生物體內的外源的抗蟲基因Bt或抗除草劑基因CP4-EPSPS等。
目的基因可以是生物體本身的,也可以是來自不同生物體的。比如Bt基因來自蘇雲金芽孢桿菌

操作


目的基因相關的操作包括目的基因鑒定、分離、克隆、轉化及轉化后鑒定和測試等,簡單闡述如下。
目的基因的分離
通常,目的基因要麼是已知供體生物基因組“文庫”的一部分,要麼是來自於先前未研究過的供體生物基因組。無論是哪種情況,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都可以是目的基因倍增至生成構建體所需的數百萬拷貝的水平。
目的基因的克隆
當產生許多拷貝的目的基因后,可以通過酶切反應(或gataway系統),將目的基因酶促連接到構建載體中,然後將整個構建在細菌中表達,從報告基因選取陽性轉化體,通常涉及含有插入DNA的菌落中的一些顏色變化。挑取陽性菌落,做液體培養,提取質粒DNA,進行酶切,切膠純合。獲得的DNA可用於後續的轉化。
目的基因的轉化
根據不同的物種,將目的基因轉化到受體細胞的方法不一樣。轉基因植物的轉化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槍轉化法、莖尖轉化法、葉綠體轉化法、碳化硅纖維介導法、真空滲入法等。轉基因動物常用的轉化方法有: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慢病毒載體法、轉座子介導的基因轉移法、RNAi 介導的基因敲除法、基因打靶技術和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法等。
陽性轉化體的鑒定
儘管還不清楚外源基因整合到受體基因組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由於不受控制的整合對受體基因的不可預測的影響,在受控獲得更高準確性的整合位點尤其重要。
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的表達
目的基因被成功地轉化並整合到受體細胞本身不能保證基因在新的遺傳環境中能得到準確的表達。必須進行測試以確定是否存在表達,如果表達順利實現了,表達程度如何?顯然,在實際應用中,只有那些以足夠高的水平表達目的基因的轉基因生物才是有意義的。
目的基因在受體里的遺傳
如果轉基因後代分離比例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轉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幹擾了內源基因的表達。另一個原因是在受體基因組中的不同位點整合了兩個或更多個轉基因拷貝。這些都要進行育種試驗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