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寺

明代魏大本詩歌

龍岩寺:又名“青岩洞”,位於淇縣城西北20公里的賀家村西2公里的太行山東側半山壁上。

龍岩寺


明代·魏大本
盤石東來路,山多石勢巉。
同人穿鳥道,禮佛上龍岩。
法演黃金界,經藏碧玉函。
下方流水靜,聊為滌塵凡。

簡述


【題解】
作者到龍岩寺遊覽拜佛的所歷、所見。看來明代的龍岩寺還是有一定的規模和檔次的。盤石山路,陡峭險峻,上連鳥道,下流靜水,景色也頗引人入勝。
【註釋】
龍岩寺:又名“青岩洞”,位於淇縣城西北20公里的賀家村西2公里的太行山東側半山壁上。下臨淇水,風景奇險,別有情趣。青岩洞面闊3.4米,進深3.68米,高2.78米,穹窿頂。石壁中央一佛像高1.1米。洞內四壁雕有630餘尊小佛像(為北朝後期作品)。1986年12月命名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巉:chán,險峻,陡峭。
同人:一同上山的人。
鳥道:只有鳥可以飛過的山道,形容山高道險。
禮佛句:拜佛需上龍岩寺。
法演句:做法事或演示法術在黃金界。法,佛家的道理或道家佛家的所謂拿妖捉怪的技術。黃金界,當為龍岩寺所屬活動場所。
經藏句:經書藏儲在用碧石打制的匣子里。
聊為句:姑且用來洗滌凡間的塵垢。塵凡,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也稱塵世、凡塵。
【作者簡介】
魏大本(1597-?),明朝湯陰人,丰姿頎偉,博古能詩,初授濟南通判,補寶慶通判,升大同知府,所在有惠聲。嘗集湯陰先哲詩。文有《湯陰人文》、《湯陰古迹詩》、《北征》等。曾遊覽大同白登山,撫今追昔,賦詩名曰《白登台懷古》。今鶴壁市市區原轄屬湯陰。從湯陰縣誌上獲知他曾在今鶴壁境內作詩多首,多描寫鶴壁的山水名勝古迹。作品構思新巧,詞句優美,情真意濃,充滿對家鄉山水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