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班,漢字,拼音是bān。本意是分割玉,后引申為班級,又引申為位次;等級。偏旁部首:王。

漢字詞語


漢字演變

班[漢語漢字]
班[漢語漢字]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從珏,從刀。金文,中間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義:分割玉)
(2)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各執其一以為信 [divide equally]
班,分瑞玉也。——《說文》
班瑞於群后。——《書·舜典》
(3) 又如:班瑞(頒還瑞玉;頒賜祥瑞)
(4) 分開;離群 [separate;part]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5) 又如:班馬
班[漢語漢字]
班[漢語漢字]
(6) 賞賜;分給 [reward]
晉侯執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也。——《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7) 又如:班揚符賞(頒布相應的賞賜);班授(頒發授予);班散(分給);班賜(頒賜;分賞)
(8) 分佈;鋪開 [distribute;spread]
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9) 又如:班賣(攤開出賣);班荊
(10) 頒布。後作“頒” [promulgate]
周公…制禮樂,班度量,而下大服。——《漢書·翟方進傳》
(11) 又如:班政(頒布政令);班論(頒布);班布(猶公布)
(12) 返回 [call back]
請班師。——《左傳·襄公十年》。註:“還也。”
(13) 又如:班軍(回師,撤軍);班旋(猶班師)
(14) 排列 [arrange;put in order]
班位於天下。——《韓非子·存韓》

詞性變化

〈名〉
(1) 職位等次,位次;等級 [order]
班在九人。——《左傳·文公六年》。註:“位也。”
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隋書·百官志》
(2) 又如:班秩(官員的品級);班祿(班位和俸祿);班資(官階和資格)
而碩果不食班聯。——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3) 序列;排列等級 [sequence]
班,次也。——《小爾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廣雅》
(4)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補授或提陞官職的先後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5)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隊列 [line]
班朝治軍。——《禮記·曲禮》
使魯為其班。——《左傳·桓公六年》
(6)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見時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馬、司空、司徒為三台,故以泛稱朝官之前列顯要者)
(7) 按照職務或為某種需要而編成的組織 [team;group]。也指舊時對劇團的稱呼。如:班首(班頭;為首的);班本(指戲文本);戲班;文班;武班
(8) 按時在教員指導之下學習同一學科、聽教員講授或進行有指導的討論或演習的一群學生的組織 [class]。如:西班牙語班
(9) 現行軍隊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squad]。如:三連六班衝上去!
(10) 一天之內按工作時間劃分的段落 [duty;shift]。如:三班倒;上夜班
(11) 指妓院 [brothel]。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12) 姓
〈形〉
(1) 通“斑”。雜色,亦指雜色斑點或斑紋 [varicolored]
紛總總其離合兮,班陸離其上下。——屈原《離騷》
有婦人出於室者,發班白,衣緇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韓非子·外儲說左》
(2) 又如:班衣戲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萊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兒童狀以取悅雙親);班駁(雜色,色彩斑斕)
(3) 定時開行的 [regular]。如:班機;班車
〈量〉
(1) 用於人群 [group]
忙出來吩咐雇了兩班腳子。《儒林外史》
(2) 又如:一班人馬
(3) 用於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 [class]。如:頭班船;二班車

常用片語

◎ 班輩,班輩兒bānbèi,bānbèir
[seniority in the family] 〈方〉∶輩分(輩代,同班輩,指同一代)
◎班禪喇嘛Bānchán lǎma
[Panchen Lama] 西藏兩大佛教精神領袖之一(另一為達賴喇嘛)
◎ 班車bānchē
[regular bus] 有一定時間和行程的客車
◎ 班次bāncì
(1) [rank]∶官員按品級排列的位次
排定班次
(2) [order of range]
(3) 補授或提陞官職的次序
他的班次很遠,怎麼能補缺呢?
(4) 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級
會之班次,以國大小為序。 《春秋》
(5) [order of classes or grades at school]∶學校班級的次序
(6) [number of runs or flights]∶往來運行的交通工具開行的次數
增加貨車班次
◎ 班房bānfáng
[jail;gaol;prison warel] 監獄或拘留所的俗稱。本指衙門中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
坐班房
◎ 班固《兩都》 Bān Gù 《liǎngdū》
[《Liang Du》——a verse written by Ban Gu in Hahn Dynasty] 班固作的《兩都賦》。班固,東漢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兩都,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 班機bānjī
[airliner;liner;regular flight] 按規定時間航行的客機
◎ 班級bānjí
[classes and grades at school] 學校里的年級和班的總稱
◎ 班荊道故bānjīng-dàogù
[squat/sit around on the grass and chat of old times] 鋪開荊草,坐於道邊。指老友相逢敘舊
◎ 班馬bānmǎ
[scattered horse] 離群的馬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 班門弄斧bānmén-nòngfǔ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在魯班門前揮舞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 班配 bānpèi
[match] 〈方〉∶結親的雙方條件相配
兩人出身差不多,倒也班配
◎班師bānshī
(1) [withdraw troops from the front]∶還師;班還
班師振旅。——《書·大禹謨》
來日魏王必班師矣——《三國演義》
(2) [return after victory]∶出征軍隊勝利歸來
你奉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師回朝。——《元曲選·喬孟符》
兩世姻緣
(3) 三》
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明·無名氏《破天陣》
◎ 班長bānzhǎng
(1) [classmonitor]∶學校班級中的負責學生
(2) [squad leader]∶ 負責一個班的士兵,通常是軍士級
(3) [bawd]∶妓院老闆
◎ 班主任bānzhǔrèn
[a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學校中負責某一班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工作的教師
◎ 班子bānzi
(1) [set-up (organized) group;staff]∶為完成一定任務而成立的組織
一個優秀的班子幫助他完成他的外交使命
(2) [theatrical troupe]∶俗稱劇團
戲班子
◎ 班組bānzǔ
[teams and groups] 工廠等生產部門的按工種或生產品種而分隔的最小組織單位

方言集匯

◎ 粵語:baan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ban1 [陸豐腔] ban1 [梅州腔] ban1 [沙頭角腔] ban1 [東莞腔] ban1 [台灣四縣腔] ban1 [寶安腔] ban1 [海陸豐腔] ban1 [客語拼音字彙] ban1

漢英互譯

◎ 班
class team shift squad
班-English
class,group,grade; squad; job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班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6
〔古文〕《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頒。《書·堯典》班瑞於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注》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注》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注》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注》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注》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注》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易·屯卦》乗馬班如。《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注》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閑。
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班氏。《注》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古今注》葯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於大宮。《釋文》班,本亦作般。《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注》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葉連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正韻》亦作頒朌。

文字源流


會意字。“班”字的本義是用刀將一塊玉石從中切開。《說文解字》說:“班,分瑞玉。”意思是說“班”的含義就是將一塊美玉用刀從中切開。從“班”字的金文(圖1、2)、篆文(圖3-5)字形來看,就是兩塊“玉”中間插著一把“刀”。表示將美玉從中切開。“瑞玉”是古代諸侯或藩國朝見天子時手中所拿的玉制信物。《尚書》中有:“覲四岳群牧,班瑞於群后。”意思是舜繼堯之位后,讓四方諸侯九州長官來覲見,把瑞玉分發給他們。這裡的“班瑞”就是“分瑞玉”。隸書(圖6)承自篆文,“刀”形變易作“丩”形,楷書承自隸書,“刀”變易作一點一撇而定體。
“班”字的字形比較穩定,從古至今它的字形變化不大,但它的含義卻引申出不少。在現代漢語中,“班”的本義已經看不到蹤跡了,取而代之的多是由“分開”這個意思引申出來的義項。最常見的一個義項就是為了工作或學習的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如學校里的“班”就是將一個年級或有某些特殊愛好的學生分開而組成的組織,如一班、體育班、文藝班等。在軍隊里的“班”是將一個排的士兵分開組織成的基層小單位。在工廠里的“班”是將一天分成若干個工作時段:“早班”“夜班”“中班”等。此外,還有像“講習班”“進修班”“培訓班”等,這些也是從人群中按不同的性質分出來的某些學習組織。在舊社會還把組織起來專門進行唱戲的劇團叫做“戲班”等。
由此可見,現代人經常說的這個“班”字,其含義所指都是從它的本義“分開”引申出來的,只不過“班”的本義原來是一個動詞,而現代漢語中為了工作或學習的目的而組成的“班”則變成了一個單位名詞,這種詞性轉化的現象在漢語里還可以找出很多,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班

字形對比


班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對“班”字的寫法各有差異。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pwan
王力系統pean
董同龢系統puan
周法高系統prwan
李方桂系統pran
西漢
東漢
ran
ran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wa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pwan
擬音/王力系統pan
擬音/董同龢系統pan
擬音/周法高系統pan
擬音/李方桂系統pan
擬音/陳新雄系統pan
韻書集成
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二十七刪開口呼二等全清布還切pan
集韻平聲上平二十七刪開口呼二等全清逋還切pɐn
韻略平聲逋還切
增韻平聲逋還切
中原音韻陰平寒山開口呼全清puan
中州音韻平聲寒山巴蠻切
洪武正韻平聲十刪全清逋還切puan

方言集匯


◎ 贛語:bræn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ban1 [陸豐腔] ban1 [梅縣腔] ban1 [沙頭角腔] ban1 [東莞腔] ban1 [台灣四縣腔] ban1 [寶安腔] ban1 [海陸腔] ban1 [客語拼音字彙]
ban1
◎ 粵語:baa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