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隻眼
千隻眼
千隻眼,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四數花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的葉和根。分佈於雲南硯山、蒙自、建水。具有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胃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皮膚瘙癢,濕疹。
葉和根。
味辛,微苦,性微溫。
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活血散瘀。
用於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胃疼,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皮膚瘙癢,濕疹。
1、治感冒發燒、支氣管炎、哮喘:千隻眼葉(干)6-12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瘀腫:1、千隻眼根9g。煎服或泡酒服。(《雲南中草藥》)2、千隻眼根、葉下花根各9g,萆薢12g,水煎服或泡酒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急性結膜炎:鮮千隻眼煎水外洗。同時用葉60g,煮小腸吃。(《雲南中草藥》)
4、治皮膚瘙癢、濕疹:千隻眼鮮葉,野茄樹葉(洗碗葉)各適量,煎水外洗。(《全國中草藥彙編》)
內服:煎湯,葉6-12g,根6-9g;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水煎洗。
陰虛火亢者忌用。
夏秋季採收,根,洗凈,切片曬乾;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四數花九里香,又名臭漆、透光草、透花草。落葉小喬木,高3-7m。小枝幾無毛,有細小的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長2-6ccm,,葉柄及葉軸渾圓,幾無毛;小葉柄長2-4mm;小葉片6-11,長圓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5cm,寬0.8-2cm,先端漸狹長尖頭,基部為狹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側脈4-6對,隱約可見,紙質。頂生傘房花序,花柄長1-2mm,被細柔毛;花萼4深裂,裂片廣卵形,鈍頭,長不超過1mm,無毛;花瓣4,白色,長圓形,長4-5mm,寬約1.5mm,無毛;雄蕊8,長短相間,長不超過花瓣;子房上位,長圓形,長約1mm,花柱長約2mm。漿果淡紅色,圓球形,直徑10-12mm,有腺點。每果有種子1-2顆。花期5-7月,果期9月。
生於上坡陽處或灌木叢中。分佈於雲南硯山、蒙自、建水。
乾燥莖細圓形,一般截成3-5厘米的小段,直徑最大不超過7毫米;外表灰黃色,有細縱紋,栓皮剝落,露出肉色木質部;橫切面中心顏色較淡,質堅硬。乾燥葉帶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2-7厘米,寬1-3厘米,呈黃綠色,基部楔形,全緣,主脈在背面明顯突出,氣香。
1、抗炎;
2、鎮痛;
3、解熱。
1、《雲南中草藥》:“辛、微苦,微溫。”
2、《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哮喘,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瘀血腫痛,皮膚瘙癢,濕疹,毒蛇咬傷,瘧疾,胃痛,水腫等。”
3、《雲南中草藥》:“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活血散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