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四季海棠的結果 展開

四季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四季海棠,中藥名。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的花和葉。我國各地有栽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瘡癤。

形態特徵


直立肉質草本,高15-45cm。根呈纖維狀。全株無毛,基部多分枝,綠色或淡紅色。單葉互生;葉柄著生於葉片基部;葉稍肉質,卵形或寬卵形,長5-8cm,寬3.5-7.5cm,先端圓鈍,基部稍心形略偏斜,邊緣有鋸齒和睫毛,兩面光亮,綠色;主脈通常微紅。花淡紅或帶白色,數朵集生在腋生的總花梗上,花單性,雌雄同花,雄花較大,徑約1-2cm,花被片4,內面2片較小;雌花稍小,花被片5。蒴果綠色,並有紅色的3翅,其中一翅稍大。花期全年。
四季海棠
四季海棠

生長繁殖


扦插
扦插是四季秋海棠最普遍的繁殖方式。扦插繁殖最好避開夏季和冬季,夏季外界氣溫高,加速植物蒸騰作用,會使插穗快速失水,導致萎蔫,甚至扦插枝死亡。冬季新疆寒冷,扦插枝生根緩慢,插穗基部較長時間在土中無氧呼吸,導致腐爛。因此,最好在春、秋季扦插繁殖。
四季秋海棠扦插時,先用草炭土、珍珠岩按3:1比例配製的基質裝好穴盤或營養缽,並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消毒滅菌處理。之後,在健壯母株上選擇帶有2片葉子的側枝作為插穗,並將插穗底部削成楔形,蘸上少量生根粉或生根劑,促進插穗加快生根。將插穗插入基質,按實,定期葉面噴水,使葉面始終保持濕潤。控制好基質濕度,基質過濕,扦插枝易腐爛。室溫保持18-20℃,濕度保持70%左右,同時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大約2周后根系會將基質盤滿,此時就可以換盆養護了。
播種
四季秋海棠可四季播種繁殖,但以春、秋季為最佳時期。四季秋海棠種子細小,為確保出苗率,要將種子與乾淨細沙混合后播種。播種最好選擇疏鬆、透氣性好的基質裝入穴盤或營養缽,基質可選擇草炭土、珍珠岩等,澆少許水使之緩慢濕潤。播種后蓋一層基質,輕壓,放入溫度24-27℃、相對濕度90-100%、通氣性較好的室內。 由於四季秋海棠種子細小,播種后澆水不可太大,用霧狀水來澆灌。四季秋海棠出苗后,幼苗細弱,最好也用霧狀水澆灌,澆水不宜過勤,以免濕度過大,引發幼根腐爛。
分株
分株繁殖法效率較低,一般適合家庭繁殖。2年生四季秋海棠在春季換盆時,可將母株切開,栽入盆中,將分開后的植株放在半陰處,減少蒸騰,並注意及時補充水肥,促使植株恢復長勢。

栽培技術


溫度
15-22℃是四季秋海棠最適宜生長發育溫度,若溫度<10℃或>28℃,其生長發育速度會急速下降,嚴重者會出現停止生長。如溫度<5℃,會受凍害。夏天氣溫>28℃,採用遮陽網或葉面噴水的辦法,降低植株溫度。冬季室溫要保證>10℃。
濕度
四季秋海棠喜濕,幼苗階段,保持75-80%空氣濕度。若濕度過高,容易引起白粉病灰霉病。成年四季秋海棠,空氣濕度可降低到60-70%,注意澆水后要加強通風,避免滋生細菌。
水肥
四季秋海棠澆水應遵循見干見濕原則,澆水忌積水,適當保持土壤含水量,澆水后注意通風,以免長時間過濕引發白粉病和灰霉病。
四季秋海棠對肥料要求嚴格,施肥要少量多次。應每12天施1次有機液肥,出花苞時,在施有機液肥的基礎上,再增施1-2次磷鉀複合肥,有利於促進花朵開大、開艷。四季秋海棠對鹽鹼敏感,施肥時要選用鹽鹼含量低的肥料,施肥時最好避開中午強光高溫時間段,以免產生肥害。

分佈範圍


我國各地有栽培。原產巴西。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多為鮮用。
入葯部位
花和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主瘡癤。
主治
瘡癤。
相關配伍
治瘡癤:蜆肉海棠花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原色中草藥圖集》)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多為鮮用。
化學成分
干葉含草酸(ox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蘋果酸(malic acid)等[1]。
相關論述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清涼散毒。鮮花、葉搗爛敷治瘡癤。”

防治方法


病害
軟腐病:氣溫高、濕度大易發病,可在發病初期用1000倍農用鏈黴素葉面噴霧防治。
細菌性葉斑病:此病害多發於夏季高溫天氣,此病只能預防,日常要嚴格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高溫來臨前,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和農用硫酸鏈黴素2500倍液葉面噴灑,5天噴1次,連噴2-3次。
蟲害
粉虱:高溫條件下極易發生,10月初是粉虱繁殖高峰期。因其具趨黃性,可在植株上方20厘米掛黃板防治;也可用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3天噴1次,連噴3次。
薊馬:適宜繁殖溫度26℃左右,因其具趨藍性,可在植株上方10厘米處掛藍板防治,也可用4.5%高氯乳油1000倍液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混合噴霧,3天噴1次,連續噴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