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錢棍舞
城口錢棍舞
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舞蹈道具。錢棍的一般做法是由一根竹棍兩端嵌上幾枚銅錢,再綴以流蘇,竹棍一般長約三尺,無嚴格要求。在我國的一些局部地方,如重慶市的城口縣,就非常盛行錢棍舞。跟秧歌舞一樣,錢棍舞也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裡表達慶祝,人們隨著音樂的節拍用錢棍敲擊自己的全身關節,使得銅錢發出金玉之響,鏗鏘有力。表演的人越多,場面也就越壯觀。錢棍舞跳起來有利於靈活性和協調性的提高,是一項非常適合中老年人的健身運動。
相傳在乾隆年間,湖北襄州有一巨富名叫曹卓,在當地有權有勢,曾在其大門上掛有大量銅錢,認為銅錢上有皇帝的年號,皇帝就是真命天子,風吹動發出的響聲能夠辟邪和保佑平安。川、陝、鄂等地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中也普遍將銅錢作為飾物,如烘帽、煙桿、挑夫的墊肩等物品多綴有銅錢。起初人們將木棍兩頭吊上銅錢,閑暇時打出響聲,用以消除疲勞、強身健體和自娛自樂。後用竹竿代替木棍,並在竹竿上打洞,開槽,逐漸由孩童玩耍發展到家庭婦女娛樂,配上音樂、曲調、歌詞編排出多種打法,就發展成為當地群眾逢年過節,喜慶日子必不可少的娛樂舞蹈。據傳錢棍首先由城口的背二哥、挑老二從外地帶入,自發地在家族和朋友之間採用口授心傳、教練結合的方式進行流傳。紅軍時期,錢棍舞一度成為紅軍在城口宣傳革命道理,撒播革命火種的重要宣傳形式之一。解放后在政府的引導下,逐漸變成有組織的集體舞蹈,不分男女老幼,經常在各類慶典和節日中出現。其宣傳鼓動、強身健體、自娛自樂的效果特別明顯。
錢棍舞最開始是人們在閑暇時幾個人聚在一起打起好耍,後為豐富伴奏音樂,又加入鑼鼓、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配樂,發展到現在還可加上電子琴等多種樂器。曲調一般以簡單的民歌旋律為主,多為在當地流傳甚廣的地八步調。隨著發展,現代又加入了部分成品歌曲如《八月桂花遍地香》等。唱詞一般為7字句,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各有不同,基本上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化,往往是唱曲者根據當時當地的需要即興創作而定。例如以往的唱詞“正月來把連霄打,二月就把風箏扎,三月清明把墳掛,四月秧子田中插,五月龍船下河壩,六月扇子手中拿,七月亡人回家下,八月中秋看月華,九月菊花開得大,十月雪花飄飄灑,冬月臘梅開得艷,臘月三十又團年。”現在隨著時代的的發展,唱詞中隨時融入了新的內容。如歌頌共產黨,宣傳抗震救災等。在表演中,錢棍舞的人數不限,只要場地條件許可,人數越多,氣氛就越濃,聲勢就越大。
錢棍舞要以金錢棍為道具。錢棍的製作一般選取一寸左右粗細,長約三尺的金竹,在竹子的兩端交叉鑽上四至六個不超兩寸長的小孔,每個小孔里穿上銅錢。以前一般一根竹竿可穿32個銅錢,現在因為銅錢比較稀少,一般一根竹竿穿上14—16個銅錢。然後將竹竿兩頭染色並紮上色彩鮮艷的花作裝飾,一根完整的錢棍就成型了。
錢棍舞是在領唱和樂器的帶領下眾人手拿錢棍共同參與的一種民間舞蹈。其技術要領包括步調一致,整齊化一;跳躍結合,擊打準確;曲舞相融,動作舒展等方面。擊打的部位包括頭部、肩部、臂部、腰部、雙胯、腳掌腳背以及腳跟;種類按打擊部位的次數分八下、十下、十二下、十六下、十九下、三十二下;動作名稱包括雪花蓋頂、黃龍纏腰、黃鶯展翅、苦竹盤根等。演出隊伍前面要求有一名經驗豐富的隊長,手執紅綠旗進行指揮和調度。這樣,配上樂器,領唱者跟著紅綠旗的指領,錢棍隊伍通過又跳又打又唱的形式變換各種隊形進行表演。
1981年後,樂都社火中有了《錢棍舞》。這個節目主要流傳在中嶺梅家窪、高廟新盛、崗溝湯官營、雨潤漢庄等村莊。《錢棍舞》所用道具“錢棍”一般為一根長約60厘米,繪有螺旋形彩色花紋的木棒,中間約30厘米處鑿孔,用鐵絲穿數枚銅錢,並在木棒一端拴上彩色綢巾及小鈴鐺。表演時一般用右手握住“錢棍”,用它忽上忽下,時左地右地敲擊自己的肩、背、腰、四肢及周身,或向地上敲打,或與他人對打等等。舞者四肢與“錢棍”的配合十分協調,銅錢不斷發出有節奏的響聲。也有一人兩手各舞一支“錢棍”的。《錢棍舞》動作名堂很多,如“黃龍纏腰”、“掃地盤子”、“太公釣魚”、“跑馬射箭”、“仙女摘花”、“滾龍蓮香”、“觀音坐蓮”、“雪花蓋頂”等。《錢棍舞》表演有的沒有樂器伴奏,以“錢棍”的撞擊聲為其節奏伴舞。有的表演者口誦民謠《十對十》、《金杠十二月》等為舞蹈節奏。其中《金杠十二月》是以表說十二個月的節令特徵和農事為主,段式有長有短,押韻順口,適宜小孩表演。有的用鑼鼓等打擊樂為伴奏。有的表演形式是且歌且舞,曲調大都是傳統小調。它既有兩三個人的小表演唱形式,也有邊打邊走各種隊形和擺各種畫面的集體舞,也有和《蠟花姐》或《小唱》同舞者。由於《錢棍舞》的動作表演具有生動活潑、歡騰跳躍的特點,所以為青少年所喜愛。
城口錢棍舞
“城口錢棍舞”以川東地區民族風俗為主,保留傳統動律和風格,以身體配合錢棍擊打出聲展現美感,著重表現在肩部、胯部和足部,具有城口地域風情。“城口錢棍舞”分為慢板、中速、快板三種不同音樂形式,慢板音樂猶如城口的山水風情,既柔美剛硬又活潑靈動,通過個性鮮明的風格動律展現城口人民生活勞作的樸實;中速音樂以城口地區民歌展現錢棍舞基本元素和基本動律,因此又稱為元素組合;快板音樂跳躍急促,通過步伐與身法的配合形成行徑組合,展現城口人民幹練利索的一面。
目前,“城口錢棍舞”已申報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去年成功亮相上海世博會,且於今年成功入選“第一批重慶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當前,該縣正在積極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錢棍舞之鄉”。2012年12月1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已正式命名城口縣為“中國錢棍舞之鄉”。
目前,全縣25個鄉鎮(街道)和部分行政村全部組建了錢棍隊,錢棍舞正在成為人們娛樂健身的重要手段,並於2008年成功亮相上海世博會。錢棍舞比賽、千人錢棍舞表演正在成為新的文化名片。
中共城口縣十一屆五次全委會《關於推動城口文化大發展的決定》中明確要求,要把城口打造成為“中國錢棍舞之鄉”。在社會各屆的精心呵護和支持下,城口錢棍舞必將成為我國民俗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