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溝村

河北省邢台縣會寧鎮下轄村

董家溝,又名“董王溝”。位於邢台市西北20公里處。是中國邢台市邢台縣下轄的村落。地處太行山東麓邊緣與平原的交接帶。董家溝又名董王溝,是因為該村居民姓氏以董王居多,故得此名。擁有1400年的悠久歷史。

據傳,在戰國時期這裡就有了人在此居住,《邢台縣地名志》中說:在董家溝村北的山崗上,在土地廟中存有一石碑,碑文說很久以前這裡有八九戶人家,有尚姓和董姓定居在這裡,到了唐代開元年間,尚姓人從此村遷出后才改為董家溝。至今董家溝有很多戰國時期的墓葬為證據。據下井寺的一塊碑記說,在董家溝東面的地里原有一片汪洋大水,尚姓遷到這裡后,就以姓為名將這裡叫尚汪了,並稱原來的董家溝為上尚汪,隨著時間的推移,尚汪逐漸發展起來了,並分為三個自然村莊,即為尚汪庄、南尚汪和北尚汪,呈品字形分佈,從清代的《邢台縣誌》所保留下來的地圖看,這個三村莊相距很近,今屬會寧鎮管轄。

地理環境


董家溝在邢台市的西北向,雖然地處丘陵地區,但村子周圍的地勢較為平坦,南有馮山,西有張果老山和馬鞍山,在董家溝的北面有一個泄洪溝。距尚汪村不遠有八仙之一張果修練的仙翁山,西北有千年古鎮皇寺鎮,北面的元代大科學家出生地郭村,東面有相傳戰國時程嬰匿趙武處的趙孤庄,還有蘇村、南北良舍、霍樓都在鄉村文化發展上有著不同的特色。有確切記載的董家溝歷史有多長?根據史料,在唐代開元七年,即公元719年,尚汪村就修建一個寺院,名曰下井寺,現珍藏在台灣光緒版《邢台縣誌》說:“下井寺,邑西北尚汪村,舊志雲唐開元七年創,有石刻,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間接說明了董家溝村歷史更為豐富。
董家溝村
董家溝村

交通


10路公交車從該村通過,確保了村民的出行,極大方便了群眾便捷出行。

社會


文化事業

相關影視作品
2016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總局電影衛星頻道出資拍攝,安戰軍導演的電影《滴血的紅杜鵑》在該村拍攝,2017年該電影登陸1905電影網進行同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