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僭主

三十僭主

公元前404年斯巴達國王呂西斯特拉圖[Lysistratus]佔領雅典時(或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他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寡頭政治的傀儡政府,處於斯巴達的保護下,稱作三十僭主。三十僭主由柏拉圖的兩個舅舅領導,才華橫溢的克里蒂亞斯〔Critias」和年輕得多的查米德斯[Charmides]。

主要事迹


在他們恐怖統治的八個月中,三十僭主殺死了許多雅典公民——幾乎比戰爭最後十年中斯巴達軍隊殺死的雅典人還多(梅耶爾〔Eduard Meyer,1884-1902〕,《古代史》〔Geschichte des Altertums〕第4版,斯圖加特,1953-1958年,第五卷,第34頁)。許多溫和派逃離雅典。但是在公元前403年,柏拉圖24歲的時候,克里蒂亞斯和斯巴達駐軍受到捲土重來的民主派的攻擊並被擊敗。民主派最初只有七十人,由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和阿尼圖斯〔Anytus〕領導,他們首先佔據比雷埃夫斯,柏拉圖的兩個舅舅在那裡陣亡。有一段時間,他們的寡頭政治的追隨者在雅典繼續恐怖統治,但是他們的軍隊處於混亂和瓦解狀態。在證明自己無能力統治之後,他們最終被他們的斯巴達保護者所拋棄,斯巴達保護者與民主派訂立了一個條約。這項和平的條約重建了雅典的民主政體。因此民主的政體形式在最嚴峻的考驗下證明了它的優勢的力量,甚至它的敵人在幾年之後也開始認為它是不可戰勝的。

歷史評價


恢復的民主國家重新建立正常的法律狀態,就為“毒害青年罪”對蘇格拉底提出訴訟;它的意思十分清楚:他被指控毒害了亞西比德「Alcibiades〕、克里蒂亞斯和查米德斯,人們認為他們應對雅典的戰敗和三十僭主的血腥統治負責。在他的辯護中,蘇格拉底強調他不贊成三十僭主的政策,他曾冒生命危險公然反抗他們把他牽連到一件罪行中的企圖。他也說明他寧死也不願被阻止向青年自由表達他的思想。因為被判決有罪,他成為言論自由權的第一個殉難者。

歷史背景


三十僭主的歷史背景是當時希臘處於斯巴達是統治之下。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打敗雅典,從而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傀儡政府,這個政府就是三十僭主了。當時的希臘是有各個城邦組成的,斯巴達原本只是希臘眾多城邦中的一個。
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一個平原,這個平原名字叫做拉哥尼亞平原。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一群叫做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入侵了拉哥尼亞,他們將拉哥尼亞城內原有的城邦全部毀去,自己則居住了下來。這些多利亞人就是後來的斯巴達人。
斯巴達以紀律嚴明、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聞名,斯巴達軍隊所到之處都是非常殘酷的景象。公元前431年,斯巴達為首的聯盟軍和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了。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04年才結束,期間交戰雙方停戰過幾次,最後一斯巴達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甚至改變了希臘這一整個國家。就是因為這場戰爭,曾經繁榮的古希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開始由盛轉衰。基本上希臘所有的城邦都參加了戰爭,整個希臘語世界都是這場戰爭的戰場。有學者直接稱這一場戰爭為“古代世界大戰”。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之下,三十僭主被斯巴達人建立起來。

影響


三十僭主的建立對雅典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三十僭主的影響主要就是結束了雅典的民主政體,又加快了雅典完整的民主政治建設的步伐。因為在三十僭主統治時期,只有少數人有公民權,大多數的無產者是沒有任何權利的。三十僭主還在雅典實行恐怖統治,殺害了眾多的雅典民主領袖人物和一些三十僭主中的溫和派人物。
三十僭主是在斯巴達的保護下,建立在雅典的一個寡頭政府。雅典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后,就已經不復存在。這個由斯巴達人授意下建立的三十僭主,是個明顯的專制統治。三十僭主的主要成員之一是克里蒂亞斯,他可以說是這三十個人里最兇殘的。為了讓雅典流更多的血,他將斯巴達駐軍召來。
這還不夠,他又與其他成員一起組織了一支暗殺隊,幫助自己處理一些看不順眼的對手。整個雅典城可以說是血流成河。據資料統計,克里蒂亞斯等人殘殺的雅典人,比斯巴達軍隊殘殺的雅典人還要多。許多雅典的民主領袖死在三十僭主的手裡,剩下的人就紛紛選擇了逃離。
三十僭主中一個溫和派的代表人物泰拉蒙涅斯反對他們這樣的做法,很快就遭到了以克里蒂亞斯為首的三十僭主的迫害,但是直到臨死前的最後一刻,泰拉蒙涅斯都保持著平和的神情,為人所敬仰。

後續發展


三十僭主的統治在八個月後就結束了,民主派掌握了雅典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