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現象

汽化現象

液體中分子的平均距離比氣體中小得多。汽化時分子平均距離加大、體積急劇增大,需克服分子間引力並反抗大氣壓力作功。因此,汽化要吸熱。單位質量液體轉變為同溫度蒸氣時吸收的熱量稱為汽化潛熱,簡稱汽化熱。汽化熱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因為在較高溫度下液體分子具有較大動能,液相與氣相差別減小。在臨界溫度下,物質處於臨界態,氣相與液相差別消失,汽化熱為零。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簡介


汽化(Evaporation)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過程。
蒸發是溫度低於沸點時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在一定溫度下,只有動能較大的液體分子能擺脫其他液體分子吸引,逸出液面。故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蒸發。蒸發過程的汽化熱叫蒸發熱,與溫度有關。蒸發的逆過程是凝結,即氣相轉變為液相。當兩種過程達到動態平衡時,氣液兩相平衡共存,此時的蒸氣叫飽和蒸氣,其壓力叫飽和蒸氣壓。對同一物質,飽和蒸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p-T圖上其間的關係叫汽化曲線。汽化曲線是氣、液兩相的分界線,曲線上各點表示氣、液兩相平衡共存的各個狀態。
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過程。每種液體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達到沸點時,且要繼續吸熱才會沸騰。通常,液體內部和器壁上總有許多小氣泡,其中的蒸氣處於飽和狀態。隨著溫度上升,小氣泡中的飽和蒸氣壓相應增加,氣泡不斷脹大。當飽和蒸氣壓增加到與外界壓力相同時,氣泡驟然脹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並放出蒸氣。這種劇烈的汽化就是沸騰。沸騰與蒸發在相變上並無根本區別。沸騰時由於吸收大量汽化熱而保持液體溫度不變。沸點隨外界壓力的增大而升高。沸騰時液體內部和器壁上的小氣泡起著汽化核的作用。如果液體過於純凈,缺乏小氣泡,則溫度高於沸點時仍不沸騰。這種液體稱為過熱液體。過熱液體並不穩定,稍有震動或雜質進入便立即誘發沸騰,溫度降回到沸點。帶電粒子通過過熱液體時,會使在其軌跡附近的分子電離產生汽化核,形成一串氣泡,從而顯示帶電粒子的徑跡。用於基本粒子研究的氣泡室就是根據這一原理設計的,常用的液體有液態氫丙烷等。

相關詞


汽化器:用汽油做燃料的內燃機上的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油變成霧狀,按一定比例和空氣混合,形成供汽缸燃燒的混合氣。也叫化油器。
汽化熱:每單位質量的液體變成氣體時所需要吸收的熱量,叫該液體的汽化熱,單位是卡/克。

知識點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定義: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2、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是沸騰。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
作用:蒸發吸熱(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4、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