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

國務院原副總理

徠余秋里(1914.11.15—1999.2.3),無產階級革命家。江西吉安人。1929年參加吉安縣農民暴動和工農紅軍,193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赤衛大隊中隊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紅軍第二軍團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獨立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第三五八旅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員、第一軍第一師政治委員、第一軍副政治委員。1935年參加長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西南軍政大學副政委、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西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總財務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石油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秘書長、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余秋里同志1914年11月15日生於江西省吉安縣坪里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壓迫,激起了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強烈不滿。
青年余秋里
青年余秋里
1929年10月,為反抗土豪劣紳的壓迫剝削,參加農民暴動,隨即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儒林赤衛大隊。同年12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5月,轉為中共黨員。

土地革命時期

余秋里同志歷任赤衛大隊戰士、分隊長、中隊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紅軍學校第四分校連指導員,紅軍第二軍團團政治委員。他參加了湘贛蘇區反“圍剿”和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5年9月參加長征。1936年3月12日,在雲南省鎮雄縣得章壩,我軍與追擊的國民黨軍發生激戰,余秋里同志率部英勇奮戰,左臂兩次負傷,仍堅持戰鬥,直至掩護全軍撤離。因處於緊張的行軍、戰鬥中,傷口未能得到治療。他以驚人的毅力,強忍劇烈的疼痛,堅持隨軍北上,爬雪山,過草地。9月,到達甘肅省徽縣,因傷口嚴重惡化,被截去左臂。當年11月,入“中國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

余秋里同志歷任軍委總政治部直屬政治處副主任、組織科科長兼巡視團主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幹部大隊政治委員、獨立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第三五八旅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
1939年1月,余秋里同志率獨立第三支隊開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帶,開展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給日軍以嚴重打擊。同時,放手發動群眾,在雄縣、霸縣、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在鬥爭中,三支隊不斷發展壯大。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由剛組建時的3個連300多人發展為3個團5000餘人,成為冀中有名的抗戰部隊,多次受到一二○師的表揚。
徠1940年5月,獨立第三支隊奉命開赴晉西北,參加了“百團大戰”。11月,余秋里同志主動要求將三支隊縮編為第三五八旅八團,將多餘人員補充了兄弟部隊,余秋里同志任政治委員(團長未到職)。
1941年5月,余秋里同志率八團開進寧武地區,積極開展軍事鬥爭、政治鬥爭,放手發動群眾,開闢創建了以寧武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據地。
余秋里
余秋里
1943年5月,蔣介石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結兵力,妄圖進攻延安。三五八旅奉命回師陝北,守衛延安南大門。在駐防的同時,開展了大生產和大練兵運動。余秋里同志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注意發現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在大生產和大練兵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大練兵中,他提倡能者為師,選拔戰士中的射擊能手、投彈能手、刺殺能手擔任教員,開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學”的群眾性練兵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訓練質量,曾受到中央軍委的表揚,毛澤東同志指出,這一練兵方法“是突破歷史的新創造”。
1945年8月,余秋里同志和黃新廷同志率三五八旅挺進晉西北,參加對日軍進行大反攻,連續攻克柳林、離石等城鎮,殲滅了拒不投降的日偽軍。

解放戰爭時期

余秋里同志歷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員,第一軍第一師政治委員,第一軍副政治委員,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青海軍區副政治委員。他以身作則,帶領廣大政治工作幹部經常深入連隊,做艱苦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士氣和頑強的鬥志,在晉綏和西北戰場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戰鬥任務,戰功卓著,多次受到彭德懷、賀龍同志的表揚和嘉獎。
在1947年的冬季整訓中,余秋里同志針對部隊中“解放戰士”已佔大多數的實際情況,提出整訓應以提高“解放戰士”覺悟為重點,開展新舊社會、新舊軍隊對比的教育,發動幹部戰士訴舊社會的苦,訴舊軍隊的苦,在提高覺悟的基礎上,查階級,查思想,查鬥志,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的建議經旅黨委批准后,又親自深入基層蹲點,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把運動引向深入。經過訴苦三查,純潔了組織,增強了軍內外團結,幹部戰士的立場更加堅定,鬥志更加旺盛,進一步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西北野戰軍表揚了三五八旅的做法和余秋里同志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並向各部隊介紹了他們的經驗。
1948年1月,毛澤東同志詳細聽取了余秋里同志的彙報,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這一創造性做法和新鮮經驗。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從中央蘇區起,就想找到一個教育俘虜兵的好形式,這次訴苦三查的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3月7日,毛主席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中,高度評價了以訴苦三查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的偉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川西區黨委委員、常委。當時,由於土匪和反動地主的破壞,征糧十分困難。余秋里同志深入到農村,充分發動群眾,揭露、打擊土匪和反動地主的破壞活動,打開了局面,加快了征糧的工作進度。他的經驗經川西區黨委推廣以後,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的征糧工作。
1950年10月,余秋里同志任西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不久,西南軍大改編為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余秋里同志任校長兼政治委員。他堅持從嚴治校,勤儉建校,培養了一批懂得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指揮員。
1952年2月至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先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總財務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總後勤部政治委員。他率先垂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格執行預、決算制度,嚴肅財經紀律。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他在發現總財務部的一些財政法規不適合部隊實際情況后,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十項改進措施》,改變了統得過多、卡得過死的偏向。1956年,他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節約軍費的指示,提出了節約軍隊開支的《十項措施》,以節省軍費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他一貫重視政治思想工作,重視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重視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為加強我軍後勤工作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他緊密團結黨組一班人,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把石油勘探重點從西部地區轉移到東部地區的指示,從石油部和西北老油田抽調人力、物力,加強東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力量。1959年9月,在大慶地區發現石油資源以後,他以非凡的膽略和氣魄,果斷地提出要調集全國石油系統的人力、物力,在大慶組織石油大會戰,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慶油田勘探、開發、建設好,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石油部關於組織石油會戰的報告經中央批准以後,他兼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工委書記,親臨前線指揮。
1960年4月,在廣闊的大草原上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這場大會戰是在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在條件最艱苦的地區展開的。面對重重困難,他提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激勵廣大職工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不等不靠,頑強奮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面對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他帶頭並組織廣大職工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矛盾論》,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大會戰。他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儘力為科技人員創造比較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團結和依靠廣大科技人員和職工群眾克服了在油田勘探、開發和油氣集輸方面的各種難題,獨創了一套新技術、新工藝。他十分重視隊伍建設,學習解放軍“支部建在連上”的經驗,在石油廠礦的基層生產隊(車間)普遍建立了黨支部,設立了政治指導員。他根據石油工業的特點,提倡和樹立了“三老四嚴”的作風,培養和鍛煉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產業大軍。在大慶油田進入正規開發建設以後,他適時提出,為了管好生產,必須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建立了以崗位責任製為核心的各項管理制度,並在生產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大慶會戰過程中創造的一些先進經驗和培育的創業精神、優良作風,在全國各行各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扭轉當時的困難局面,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3年,大慶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余秋里同志開始把主要精力轉向華北地區,開闢石油工業的第二戰場。1964年1月,經中央批准,石油部組織了華北石油勘探會戰。隨著勘探範圍和成果的不斷擴大,先後發現並建成了勝利、大港、遼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
余秋里同志非常重視石油化工建設。在他主持下,成立了科研設計機構,研究發展新的煉油技術。在掌握新的煉油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新建和擴建,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煉油廠,生產了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油品。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論在數量或者品種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給了”。
1964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兼秘書長。1965年1月,中央決定成立由余秋里等同志組成的小計委。在毛主席、周總理直接領導下,小計委主持編製了第三個五年計劃。這個計劃曾被稱為“是一個有骨有肉的好計劃”。
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1966年9月,經毛主席批准,中央決定由余秋里同志和谷牧同志協助國務院領導同志抓經濟工作。在十年動亂中,余秋里同志堅持原則,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在遭受嚴重迫害、處境險惡的情況下,余秋里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始終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忍辱負重,日夜操勞,協助周恩來總理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使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能夠繼續運轉。
1972年,周總理決定利用當時的國際有利時機,從國外引進一批先進的技術設備。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余秋里同志約集有關部門的同志反覆研究論證,編製了一個引進技術設備的方案,共用外匯43億美元。引進的設備有:13套大化肥設備,4套大乙烯和大化纖設備,43套綜合採煤機組,3個大電站以及武鋼的1.7米軋機等。這個方案於1973年1月上報國務院,很快經周總理、李先念副總理審查同意,並經毛主席批准。這些技術設備的引進,增強了我國的基礎工業,提高了現代化水平,增添了新的工業門類,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1975年1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他堅決支持鄧小平同志對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整頓。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以後,余秋里同志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為使已瀕於崩潰的國民經濟恢復正常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8年12月以後,余秋里同志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偉大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去,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余秋里同志積極組織引進寶山鋼鐵廠全套設備和一批大型合成氨、大化纖等成套設備,對壯大我國經濟力量,提高現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3月,中央決定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余秋里同志任主任。他按照中央的部署,主持編製《能源工業長遠發展規劃》,提出“實行能源的開發與節約並重,近期要把節能放在優先地位”的方針,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主持制定了節約能源的一些重要措施,對克服能源浪費、緩和能源緊張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積極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改革、充實、提高”的方針,多次深入煤礦、油田、電站進行調查研究,為穩定和增加石油、煤炭、電力的產量,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議,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讚揚。
建國以後的余秋里
建國以後的余秋里
1982年5月,根據中央的安排,余秋里同志參加了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部分籌備工作。
1982年9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不久又任中央軍委委員、軍委副秘書長。他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卓有成效地研究和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特別是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問題。他經常深入部隊,了解新情況,探討新問題,繼承和發揚黨和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勇於改革創新。他積極致力於清除“左”的思想影響;改革和完善軍隊的幹部制度,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組織幹部戰士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建立新型的軍政軍民關係;端正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改進政治機關的工作作風;加強部隊基層建設,增強官兵團結;領導部隊整黨,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中央軍委關於裁軍百萬的重大決策勝利完成。1987年,余秋里同志參與領導制定並經中央頒發的《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對改進和加強全軍的政治工作,對進一步穩定部隊、全面提高部隊素質,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7年黨的十三大后,余秋里同志退居二線,他仍然時刻關心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他經常深入工礦企業視察,看望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和科學技術人員,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他關心老區的建設,鼓勵在老區工作的幹部要樹立雄心壯志,埋頭苦幹,把老區建設搞上去。他深情地說:“老區人民為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不把老區的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就對不起老區人民。”他多次到深圳、珠海視察,為經濟特區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歡欣鼓舞,高度讚揚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所取得的偉大勝利。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

曾任職務


余秋里同志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獲得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個人作品


《余秋里回憶錄》
《余秋里回憶錄》
《余秋里回憶錄》: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曾慶紅作序。 《余秋里回憶錄》一書的創作凝結了余秋里五年多的心血,該書語言樸實,情感真摯,生動記述了余秋里半個多世紀的戰鬥生涯,熱情謳歌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業績和中國石油工業戰線特別是大慶人的創業歷程。

親屬成員


1971年,余秋里全家合影
1971年,余秋里全家合影
父:余煥然,是位勤勞的農民。
母:戴冬姑,是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的家庭婦女。
弟:余秋髮、余財發
夫人:劉素閣
子女:余元元(長女)、余曉霞(二女)、余浩(兒子)、余曉虹(三女)、余曉陽(小女)

人物評價


余秋里同志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優良的作風。他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對黨赤膽忠心,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時時事事以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坦誠正直,光明磊落,一身正氣,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他有膽略,有魄力,有幹勁,有堅強的毅力,有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革命精神,處事堅決果斷,勇於和善於在艱難困苦環境中開創新的局面;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對工作極端負責任,把做好工作作為最大的樂趣;他善於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多謀善斷;他模範地執行黨的幹部政策,任人唯賢,搞五湖四海,對幹部政治上愛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幹部工作有了成績,及時予以肯定、鼓勵,有了缺點錯誤,嚴肅批評,重在教育,深受廣大幹部的崇敬與愛戴;他工作深入細緻,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善於發現和總結群眾的經驗,用於指導全面工作,他善於抓典型,善於宣傳和運用先進典型的模範事迹,激勵群眾發揚學先進的良好風尚,促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他淡泊一生,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余秋里同志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將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大損失,他的豐功偉績將永垂史冊。
余秋里同志永垂不朽!

後世紀念


墓址

余秋里墓
余秋里墓
余秋里墓址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革命公墓西二區。

活動

中共中央舉行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4年1 1月14日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座談會,並在會前會見了余秋里親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座談會上回顧了余秋里的光輝業績和卓越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出席座談會。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張陽主持座談會。
江西省舉行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紀念余秋里同志百年誕辰
紀念余秋里同志百年誕辰
2014年11月12日,江西省在南昌舉行紀念余秋里誕辰 100周年座談會。江西省省委書記強衛講話,省長鹿心社主持。強衛在講話中回顧了余秋里光輝、戰鬥的一生,追憶了他關心家鄉的桑梓情懷。強衛說,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余秋里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開拓進取,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
山西省晉綏邊區歷史文化研究會舉行紀念余秋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2014年11月16日上午,山西省晉綏邊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在“晉綏兒女訪問老區紅色攝影行”大型公益活動中,特別在山西婁煩縣蓋家莊鄉舉辦了紀念余秋里百年誕辰座談會。
山西省晉綏邊區歷史文化研究會舉行紀念余秋里百年誕辰書畫展
2014年11月29日上午,山西省晉綏邊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太原翰林書畫院,在繁峙縣嘉盛倫大酒店五樓會議室舉辦“紀念余秋里百年誕辰書畫展”。

藝術形象


畫傳

2014年11月11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余秋里畫傳》首發式在江西新華文化廣場圖書城舉行。

文學

《余秋里傳》
《余秋里傳》
《余秋里傳》由大公報出版有限公司在香港出版。該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全景展示了“獨臂將軍”余秋里(一九一四─一九九九)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
王願堅著名小說《糧食的故事》原型是余秋里。講述的是成都解放后,余秋里輕車簡從赴新都縣開展征糧試點的故事。

影視

電視劇《奠基者》:新中國誕生后,中國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但結果是唯有石油沒有完成計劃,一些西方國家企圖用石油“窒息紅色中國”。獨臂將軍余秋里於危難之秋受命出任石油部長,帶領數萬大軍克服無路、無糧、無房以及天災人禍等重重困難,在松遼地區展開了艱苦卓絕、歷時3年的石油大會戰,一舉扭轉中國石油的被動局面。
電影《創業》華程政委原型是余秋里:1975年2月11日,反映大慶油田的電影《創業》在全中國公映。影片中的華程政委,即以余秋里為創作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