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床架屋

疊床架屋

【成語】:疊床架屋【拼音】:dié chuáng jià wū【簡拼】:dcjw【解釋】: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複、累贅。【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徠【示例】:講到成語,有些人的腦子裡不是沒有若干成語,但是用起來,~,拖泥帶水。鄒韜奮《經歷·外國文和外國教師》【近義詞】:床上安床、屋上架屋【反義詞】:刪繁就簡、簡明扼要【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累贅

典故


比喻重複累贅。章炳麟《改革意書·二》: “由前則總統與國務員為疊床架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 “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敩,猶屋下架屋,架上施床爾。”敩(xiao):效法,模仿。顏之推認為,魏晉以來的著述,說理論事,相互重複,如同房屋上面搭著房屋,床的上面又放著床。

成語詳解


難說清的“疊床架屋”
如“慶祝國慶”,後為“國慶”,前再來個“慶祝”,豈不疊床架屋?再如“德育教育”之說司空見慣,比比皆用,正巧在某大報上又看到“我接受體育教育始於小學”。既然後面有“教育”,前面再用“德育”、“體育”,其中的“育”作何解?只是尚未見到“智育教育”之說。再如用得普遍的“報刊雜誌”,是否也算疊床架屋?“刊”即指雜誌,前面的“報刊”應該包含了“報紙”和“雜誌”啊!

應用之謎


全國統編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6頁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第二段寫道:“漢字大約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它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謎。”“這其中”赫然寫進了專門傳授漢文字知識的《語文》課本中!“這”,指示代詞;“其”,也是指示代詞。“其中”之前再冠以“這”,豈不疊床架屋?最近在初中一年級《思想政治》課本下冊第38頁又看到“音樂知音”這詞語,很是費解,是否也有“疊床架屋”之嫌?
記得語文界過去有所謂“合符習慣的重複”之說,名曰“冗餘”,即“多餘信息”,也叫“羨餘率”。像“凱旋而歸”就是一種羨餘表示法,用得很普遍。“凱旋”即勝利歸來之意,怎麼後面又說“而歸”呢?習以為常了,這就是“合符習慣的重複”。又如“互相交流”、“高聲喧嘩”、“免費贈送”等等,在中心詞的前面再加重複的修飾語。專家解釋,是為了使語言減少歧義,突出重點,強調情態,他們認為在語言中存在一定的羨餘現象是積極的。再如“除夕之夜”、“元宵之夜”也屬同類情況,“夕”、“宵”都是夜晚的意思,後面再來個“之夜”,用習慣了,約定俗成,似乎無人吹毛求疵,說“疊床架屋”。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和朱德熙認為:“有些習慣的語言,從邏輯角度來分析是講不通的,但大家都這樣說,而且都懂得是什麼意思,那就不能不承認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疑問


徠從藝術角度講,重言反覆竟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詩歌中的重章疊句由《詩經》開其先河,反覆詠唱,復疊再三,以加深印象,渲染氣氛,深化主題,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抒發。這似乎與“疊床架屋”風馬牛不相及,但美醜並提供作“另類”思考比較,對認識不無裨益。
看來,“疊床架屋”一時還難說得清楚。究竟是重複累贅的明顯語病呢,抑或是合符習慣的“積極重複”呢?公說婆說,見仁見智。只要通過深入探討研究,總會逐步弄清楚明白的。呂叔湘先生為《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寫的序言說:“現在一時弄不清楚的,不妨存疑,只要不強作解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