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中國

博客中國

博客中國(BlogChina.com)代表網際網路最新發展的博客模式,是一個中立、開放和人性化的精選信息資源平台,面向每一位工作繁忙、卻需要持續補給知識的人士:創業者、企業管理人員、市場研究人員、產業分析師、證券分析師、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技術專家、企業家、科學家、媒體編輯記者、律師、高等院校師生。

基本簡介


博客中國是IT分析家方興東和王俊秀2002年8月發起成立的知識門戶網站。2003年底成為中文第一博客網站。
博客改變中國
博客改變中國
主要補給知識人群:創業者、企業管理人員、市場研究人員、產業分析師、證券分析師、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技術專家、企業家、科學家、媒體編輯記者、律師、高等院校師生……
通過博客(Blog),任何人都可以將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華及時共享出來。“萃取並聯接全球最有價值、最相關、最有深度的信息與資源”,使你置身於這個高速變幻的時代,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最鮮活的思想,瀏覽全球範圍最好的新聞、文章、評論與報告,準確把握最新的熱點、觀點和動態趨勢。同時,博客也是未來的個人和商務溝通新模式。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在一次對全球優秀CEO的演講中提到“博客將是未來商務溝通的主流模式。”
博客中國立足高端,注重思想性和知識性,以高端信息立足中國,放眼全球。 “每天5分鐘,為思想加油”是博客中國面向讀者的建站宗旨。博客中國追求精粹,將繁雜的信息過濾並濃縮為簡潔的知識,將漫無邊際的機器搜索轉變為最精鍊的“專家搜索”。因為立足高端,博客中國才能迅速成為第一博客門戶。
博客中國追求中立,立足全球視野,暢所欲言成為特有網路文化;博客中國追求共享,把獨立思想的精華分享給更多的人;博客中國追求開放,無意將讀者鎖定在一個網站內,而是倡導“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每位博客的導引下,從博客中國出發,探索最需要的信息資源。

博客宣言


博客中國(blogchina)發表於2002年8年
當年,哈維爾苦苦思考,后極權時代無權者的權力問題。今天,一個同樣深邃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在網際網路興起所導致的去中心化時代,還有沒有我們思想的中心?
網際網路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人類信息稀缺的問題。但是,當網際網路本身變成信息海洋的時候,人類不得不面臨另一場新的挑戰:那就是超越信息,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在這一過程中,人的偉大又一次凸顯出來。迄今為止,只有人腦對信息的搜索和鑒別才是最可靠的。網際網路在經歷了軍事階段、商業階段之後,終於迎來了它的文化階段。
網際網路文化階段的一縷霞光是由這樣的一群人點燃的——他們像遠古的鍊金術士一樣對知識充滿痴迷。他們是一群率先走出信息迷宮的人,他們樂於向人們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險歷程,為後來者開闢一條條成熟的航線。他們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
我們把這樣一群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們,稱之為博客(Blogger)。他們的出現,使我們在網際網路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識積累和文化指向。使人類由粗放的數字化生存,過渡為個人化的精確的目錄式生存。“博客”不是博士,但他們是信息時代的知識管理者。他們的淵博不是體現在封閉的內涵,而是體現在他們奉獻的外延。如同當年麥哲倫的航海日誌一樣,博客們將工作、生活和學習融為一體,通過博客日誌(Blog或Weblog),將日常的思想精華及時記錄和發布,萃取並聯接全球最有價值、最相關、最有意思的信息與資源。使更多的知識工作者能夠零距離、零壁壘地汲取這些最鮮活的思想。
如果說,黑客代表了網際網路技術野蠻的張力,而博客則代表了重建網際網路秩序的嚮往。在解構中建設,在離散中合作,在學習中開放,已成為博客對世界的關懷方式。他們展示的博客文體、博客行為和博客思想,將是網際網路時代重要的文化現象。重新定義網際網路的界限,改變我們生存的背景。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知識稀缺的國度,博客的繁榮,具有更特別的意義。博客在中國不僅是航海者,還是盜火者。在漢語世界中的自娛自樂,最終將會使中國走向狹隘,而對新知的探索之旅越加充滿荊棘。
我們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領中國向知識社會轉型,博客關懷能開啟一個負責的時代。

博客由來


這是寫於“博客中國”開通之處的文章,重新發出來,使大家對事實有所了解。對自己而言,有些根本性的東西是不能忘卻的。也正是有著這樣的記憶和經歷,我們絕對要以最大的力量保證“博客中國”的獨立和自由。
2002年7月6日,周末的一個普通日子,成了我一生中不尋常的一天。這天,我將《向微軟投降》和《微軟為什麼》兩篇稿件發給8家有著長期關係的網站和媒體。一兩個小時后,我的文章陸續出來,許多都在重點推薦欄目上。再過一兩個小時,這些文章卻令人驚訝地陸續消失了。聯繫以後,才知道——周末的微軟也反應迅速,其公關人員給各相關媒體做工作,施加壓力;沒有效果的,就搬用一些特殊的人際關係,要徹底封殺我的文章。我一邊忙著爭取文章復活,一邊把相關內容拷貝記錄在案。
我忙了一個周末,微軟也忙了一個周末。我在為自己的言論自由而忙,微軟在為扼殺我的言論自由而忙。雖然我批評過無數的公司和人,包括聯想、中關村和英特爾等等,但這是我進入IT業以來,第一次遭遇如此“強大”的封殺。
感謝很多編輯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努力大多發揮效用,使我的文章回到原來的位置。畢竟,微軟的能量和我人的能量,當然是不可比的。他們擁有巨大的金錢,我除了一點道理之外一無所有。發我的文章“不能帶來現金流,還要得罪人”。好在,這個世界上錢還不是唯一的道理。
從來沒有像這一天那麼忙碌,這一天我時不去關心IT業,不去關心國家大事,只是關心自己個人的言論自由。對微軟來說,這僅僅是兩篇批評文章。它完全可以組織更多的反駁文章。如果需要,它甚至可以把我告上法庭。但對我來說,這意味著個人的言論自由,這是我的基本人權。
我倒要看看,一個市場價值3000多億美元的業界巨頭,一個剛剛在中國發表過冠冕堂皇言論的跨國公司,一個來自口口聲聲在全球以維護人權為己任的國度的企業,能否有足夠的能量剝奪一個普通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這肯定不僅僅是我的個人問題。如果照此辦理,總有一天我們所有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都會加上一個前提:在微軟的利益面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試問,來自“自由”“民主”國度的微軟如果對一個普通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都不能容忍,那麼,人們如何能夠相信,“我們(微軟)的目標是培育中國軟體業”(鮑爾默語)?人們如何能夠相信,“微軟是一個生態系統維護者”(黃存義語)?人們如何能夠相信,“使微軟成為中國發展軟體產業的忠實夥伴”、“以資金、技術、市場和管理經驗支持產業的發展”(唐駿語)。
最近幾年,我忙於網際網路實驗室,一直沒有將重心放在寫作和產業評論上。6月份開始,才重新啟動。沒有想到,與幾年前相比,局面居然已經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甚至連一些網路媒體,也越來越間接地受控於市場的強勢力量(少數擁有巨大廣告的產業巨頭),而開始遠離弱勢群體(中小企業、消費者和其他普通公眾)。媒體應有的社會義務和公正越來越無從體現。尤其是微軟這樣的一個外國公司,居然可以如此蠻橫地干涉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實在是令人震驚。
更令人悲哀的是,更多的人默認了這種現狀,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甚至覺得理所當然。這的確是一個全局性問題,也是我寫《向微軟投降》的初衷。我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在文章中寫道:“向微軟投降,當然是生存和發展的上上之策,符合中國的社會狀態,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投降理論應該成為指導中國IT業發展的第一準則,甚至應該是指引中國發展的一盞明燈。現在,應該再寫一本書,名字就叫《向微軟投降》,呼喚並重新塑造中國的投降精神。你得承認,我們正處在一個投降的時代,投降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
可是,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不少看過文章朋友,驚訝地來問我:“你真的要投降微軟了?”於是,為了不再“誤導”大家,我不得不為文章添加一個實在是畫蛇添足的題記:“本文為一時激憤之作,針對當下中國軟體產業瀰漫的不正常的氛圍,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最早放在一個論壇。但是,令我大為驚訝的是,居然大多數人看不出本文的真實用意,使我們的內心愈加悲哀和痛心!難道投降意識在這個產業真的已經如此深入人心?!”
很快,在著名的《北京青年報》也看到一篇署名文章,裡面如此寫道:“老有人提抓住微軟的黑手,但伸向微軟的黑手,是不是也該亮亮相了。第一是有些企業,是微軟在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他們的行為很好理解,誰罵微軟的嗓門大誰就是行業老二,這屬於為企業發展賣力的。第二就是些無良的寫手了,你罵小公司誰也不知道你是誰,而且罵微軟就有現成成功的範例,以國家民族之名行竊謀私利之事,豈止無良,簡直無恥。”
雖然,寫文章只佔用我1/3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寫微軟的文章只佔我所有文章的1/10左右。但是,我覺得如果世界上真的擺著一條如此簡便的成功之路,自己沒有任何理由退縮,而應該坦然戴著“無良、無恥”的帽子,“亮亮相了”。而且應該堅持,繼續亮相下去。
時代在改變,產業也在巨變。我相信人類的一些基本信念、人們追求的一些基本權利、產業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則是不會也不能改變的。這是我們對人類的未來有信心、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對這個產業的發展有信心的根本原因。微軟如此作為,只能使我更堅定了自己一貫的信念。我的所有文字依然堅持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直面挑戰IT業的強勢群體和壟斷力量,為草根群體和創新力量搖旗吶喊。否則,真的不如回學校“烤書本”。而且經過這兩年的實踐,自己更加明白,後者才是這個產業真正的推動力,才是這個產業的最大活力和魅力。才是可能體現自己價值的地方。
扼殺,失敗;再扼殺,再失敗;直至徹底失敗。未來的事實將證明這一點。
很久以來,我一直就有開辦個人網站的朦朧念頭。由於這件事情,終於促使我不得不付諸行動。由於這件事情,就有了“博客中國”(www.blogchina.com)。除了“微軟的敵人”外,我還被人冠上了“網路旗手”的稱號,現在大家都覺得這個頭銜更多帶著諷刺的味道,但我自己依然把它當作是對自己最高的肯定。因此,我也希望能夠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IT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體現在網頁上。並把自己平時看到的,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隨時提煉書寫,能夠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也能夠為朋友們提供一塊“沒有任何商業利益,沒有任何先入之見”,展示獨立思想的園地。同時,也使自己至少能夠擁有一塊不會被人扼殺的陣地。因為,我相信,這個產業還是需要一些獨立而苛責的聲音。
在網站即將開通之際,收到了另一位朋友蔣勝藍的郵件,裡面是傳媒巨頭維亞康姆(VIACOM)董事長薩莫·雷石東(Summer M Redstone)的幾句話,這位全世界年齡最大的CEO,65歲才開始進軍傳媒產業,當時人們都認為他瘋了。
“你認為我老嗎?我可不這麼認為,別叫我老人。我是一個內心有驅動力的人,渴望不斷取得勝利。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我總是勝利,但我會不斷嘗試。”“大的成功並不來自成功本身,而是來自於失敗、挫折甚至災難,關鍵在於如何對待它們。”他說:“在美國乃至全世界,自己都要比對手好得多”
一位81歲的老頭尚且如此,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還能有什麼理由退縮?我覺得這席話是對自己很及時的鞭策。的確,這個社會到處充滿了“向下”的誘惑:一個人順流而下,非常容易,也非常自然。
因此,我也很希望這席話,以及這個網站,能夠給每一個讀者帶去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積極向上的力量。

博客大事記


2008年10月,經過長期的產品改造和技術開發,博客網未來發展戰略步入實施階段。整體業務兵分兩路:分離博客中國(Blogchina)和博客網(Bokee)兩個品牌和域名,不同的定位下進行雙品牌發展。博客中國(www.Blogchina.com)秉承6年來一貫的地位:每天五分鐘,給思想加油!憑藉積累的影響力和內容優勢,繼續主打高端,強化媒體影響力,打造中國網路媒體第一品牌。相信未來博客中國一定能夠保持高速成長,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界真正精英和草根意見領袖的第一家園。
博客中國
博客中國
2006年5月13日,博客專欄(即博客中國)進行第三次改版,正式把博客中國定位為:中國思維第1集散地,知識者的夢工廠,思想者的聚樂園;倡導自由、平等、分享、互動理念;以評論性、思想性、尖銳性見長;以人為本,以文會友,匯聚國內精英群體;以傳播思想、匯聚知識、洞察時事為己任。
2005年11月29日,博客專欄作家達到3000名。
2005年11月11日,博客專欄文章達到10萬篇。博客專欄開始回歸博客中國傳統,博客專欄更名為博客中國。
2005年9月,博客專欄進行第二次改版。
2005年8月,博客專欄進行第一次改版。
2005年7月,博客網正式更換域名,原域名"blogchina.com"自7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BOKEE.COM",中文名稱"博客中國"也更為"博客網".這標誌著網際網路第二代門戶時代的來臨。博客專欄成為獨立頻道(http://column.bokee.com/)。
2005年4月,博客網向市場推出了“播客”電台博客,就像博客顛覆了被動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樣,播客顛覆了被動收聽廣播的方式,使聽眾成為主動參與者。播客可能會像博客(Blog)一樣,帶來大眾傳媒的又一場革命。
2005年3月,第二屆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評選結果在中國傳媒投資年會上揭曉。經過網站評選、投資年會現場代表和專家評選等層層遴選,博客中國(www.blogchina.com)網站在眾多明星媒體中脫穎而出,被年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媒體。
2005年1月,收購博客動力。
2004年12月,開通無線頻道,提供簡訊、彩信的博客式服務。
2004年11月,網上雜誌《博客科技周刊》、《博客新知周刊》、《博客生活周刊》創建。
2004年10月,學生博客開通,成為廣大學生的首選博客網站。
2004年9月,教師博客開通,成為中國廣大教師首選博客網站。
2004年7月,網路刊物《博客周刊》創建。
2004年6月,“博客公社”頻道開通,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深度溝通”的博客基地。
2004年成為博客門戶網站。
2002年8月29日,博客中國發布了《中國博客宣言》,作為盜火者的博客在中國的出現,標誌著以“信息共享”為特徵的第一代門戶之後,追求“思想共享”為特徵的第二代門戶正在浮現,網際網路開始真正凸現無窮的知識價值。
2002年8月19日,博客中國開通(www.blogchina.com),blog首次在中國被翻譯為“博客”。博客中國的開通,為同質化的世界帶去一份有著自己鮮明特色的新東西,義不容辭地充當“博客思想”在中國推廣和倡導的先鋒。學術界汪丁丁、李希光等名人成為博客中國的專欄作家。

延伸閱讀


博客中國:www.blog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