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聶榮臻夫人

張瑞華(1909年2月11日——1995年2月23日),女,河南省信陽縣人,聶榮臻元帥的夫人,中共早期黨員,參加了廣州起義。曾在中共廣東省委、順直省委、中共中央機關做黨的秘密工作。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紀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人物生平


張瑞華年輕合照
張瑞華年輕合照
少年讀書時目睹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種種黑暗,考入信陽女子師範學校。在校學習期間,受中共地下黨員的影響,她和幾個進步同學組織了“耀芒社”,閱讀《嚮導》和《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革命的啟蒙教育。
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帶領“耀芒社”成員,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的示威遊行,發動群眾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鬥爭。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到達武漢不久,在地下黨員的帶領下,她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地投身推翻舊制度的鬥爭。
1927年初,擔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班長,滿腔熱情地學習革命理論和軍事課程。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混入國民革命軍的夏斗寅率部叛變,向武漢發動進攻。武漢軍校被編為中央獨立師的一部分,在葉挺同志的指揮下,開赴前線。張瑞華同志隨女生隊赴前線搞宣傳和救護工作。同年七月中旬,黨中央決定舉行南昌起義,組織上派她到張發奎的教導團軍醫處參加救護和做宣傳工作。她聽從黨的安排,隨軍南下,準備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趕到南昌時,起義軍已經南下,張瑞華同志隨葉劍英同志率領的教導團輾轉到達廣州,參加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在省港罷工委員會同志的幫助下,張瑞華同志奔赴香港,被分配在廣東省委做地下交通工作,經常往來於廣州、九龍、香港,遞送黨的文件。
1929年,任廣東省委組織部幹事。
1930年1月,隨同聶榮臻同志到天津順直省委,任組織部幹事兼內部交通員。同年夏,調到上海工作,先後在中央特科和中央機關做秘密工作。
1932年春,在共產國際遠東局設在上海的聯絡機關工作。
1934年,因叛徒出賣,張瑞華同志被捕入獄。她在獄中忠貞不渝,堅守黨的秘密,由於敵人沒有搜到任何證據被釋放。出獄后組織安排她在中央地下印刷廠從事支部工作。
1935年秋至1936年夏,她歷經艱辛,轉道天津陝西澄城到達保安。此後,張瑞華同志先後擔任陝甘寧省委組織部幹事、省直屬機關黨總支書記。
1937年春,到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后參與籌辦陝北公學,任黨總支書記。
1938年春,任晉察冀省委組織部幹事、省委黨校黨總支書記。
1939年夏,任中央北方分局組織部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
1943年秋,當選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同年9月赴延安參加整風學習。
1945年,出席黨的“七大",同年冬到張家口,先後任晉察冀中央局、華北局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
1950年後,她歷任華北局、中央組織部副處長(副局長)、處長(局長)。
1956年,當選為黨的“八大”代表。
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間,張瑞華同志受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身心健康受到極大摧殘,但她始終堅信黨,堅持實事求是,同林彪、“四人幫”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表現了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
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9年擔任黃埔同學會理事。她關心政協工作,認真參政議政;努力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深受海內外黃埔同學好評。她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這期間,她還接待了大量的外調人員,實事求是地為一些幹部的冤假錯案的平反提供線索和證明,為中央及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為撥亂反正做出了貢獻。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張瑞華老年照
張瑞華老年照
1928年4月,與聶榮臻同志結婚。
丈夫: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後國防軍事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終年93歲。

家庭生活

女兒:聶力,原國防科工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現任國防科工委顧問、第六和第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女中將,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
女婿:丁衡高(1931.2.3-)。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專家。江蘇省南京市人。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1961年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光學學院獲副博士學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兼任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長期從事制導武器陀螺儀、加速度計、慣性平台系統等的研製工作。1984年獲國家特等國防科技進步獎,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6月8日晉陞為上將軍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健康狀況

1995年2月23日22時,張瑞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社會任職


1978年後,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