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洗硯池

東坡洗硯池

東坡洗硯池是常州東坡公園著名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晚年洗滌筆硯之處。

發展歷史


東坡洗硯池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晚年洗滌筆硯之處。長1.9米,寬1.1米,深0.5米,原在前北岸藤花舊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到此地。系白石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益之,容十五六石許。是常州東坡公園著名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詩讚


清代著名詩人趙翼《東坡洗硯池歌》
吾郡顧塘橋蔣氏宅,有石池,形似槽,長三尺許,深半之,相傳為東坡洗硯池。
接公生平居常者再:元豐八年春,被命許歸陽羨,遂居常州。未幾赴登州任。其
所居今不可考。建中靖國元年自嶺外歸,五月至真州,病暴下,復止於常。據方岳
深雪偶談述公是時先卜居陽羨,已用五百緡買宅矣。夜與邵民瞻步月,聞老嫗哭聲
,詢知以將徙宅故,即公所買宅也。遂焚券,不索其值。至毗陵,借顧塘橋孫氏宅寓焉。是歲七月即歿於寓所。然則顧塘橋宅乃公晚歲所居,此池亦即養疾一二月中所有也。今蔣氏宅,相傳即當日孫氏故址。池幸無恙,名賢遺跡,良可寶也,爰作歌記之。
是誰斫取銅官石,節角四周腹深尺。傳是東坡洗硯池,一斛清泉浸寒碧。
公昔投老居常州,顧塘橋僦孫氏樓。翩然乘雲倏仙去,手澤惟此一器留。
讀公集,硯可數;御黼硯,王齊愈;龍尾硯,孔毅甫;丹石硯,唐林父。
更有石鍾鏗,銅雀古。窪或形似瓢,欹或狀如斧。是皆公所銘,而公非硯主。
諒未洗向池中墨花舞。公之硯,鳳咮工。許硯乞從孫莘老,洮硯貽自黃涪翁。
沙湖所獲文有呂,定國所贈字作風。以及紗縠行中掘地得,魚膚淺碧非人功。
類皆聲銅色寒鐵,不比青州石末兼絲紅。未知何者攜向此池洗,至今硯去池已空。
我思當日瓊海歸來託無地,途次真州已下痢。賃廡聊復養衰疾,豈復能作文字戲。
得非嶺外日,久苦筆墨焦。取煤幾致茅屋燼,握管直似驢蹬搖。一朝北還復得諸葛散卓毫,常和劍脊膠,不覺見獵心喜技養不可搔。想當臨池手自滌殘墨,解衣磅礴氣尚豪。光浮金星銀星燦,波映鵒眼鸜眼嬌。餘瀋繽紛灑作雨,疑有潛虯下噴墨浪高。噫嘻乎!身行萬里半天下,晚就吾鄉來羽化,遺此石池湛不瀉。似與此邦之人獨結翰墨緣,風雅千年相枕藉。雖輸定州雪浪質,已過壺中九華價。莫同歧陽石鼓作柱礎,好共吳興碑亭覆深廈。

硯池傳說


硯池的傳說

常州有兩處與科舉鼎甲有關的勝跡,一處為始建於齊建元年間的文筆塔,號稱“開甲第之先兆”,一處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遺留下的洗硯池。民間傳說,欲想鼎甲,科試之前一定要爬一爬文筆塔,用筆沾一沾洗硯池的清水,方能考取狀元。清代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趙翼,因為不相信這個傳說,致使考中的狀元變成了探花。

硯池與狀元

原來趙翼參加科試之前在軍機處任職,由於多年來,“三鼎甲”的人往往出在軍機處,引起了社會上一些舉子的議論。而這次殿試的閱卷大臣劉統勛和劉綸又恰好都是軍機大臣,於是他們都有了避嫌的想法。劉統勛是山東諸城人,以剛直聞名,趙翼曾在他門下協編國史,與他兒子劉墉是好友,常常學寫劉墉字體。劉綸是江蘇常州人,與趙翼同鄉。趙翼考慮到這些不利因素,便有意在試卷上變換自己平時的書體,讓他們認不出。
考試結束后,閱卷的9位考官從200多份卷子中選出10份,各人在自己推薦的卷子上畫圈。最高的一份打了9個圈,定為“狀元”,進呈乾隆皇帝審核並公布名次,這一份試卷正是趙翼的。
當時,劉綸反覆查看這份試卷,疑心是趙翼的,但劉統勛卻不以為然,哈哈大笑:“趙翼的字跡燒成灰我也認得,這決不是他的試卷!趙翼素來放蕩不羈,他決不會寫出如此嚴謹工整的字體!”於是,閱卷大臣們將趙翼的卷子以第一名進呈乾隆皇帝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乾隆皇帝啟封一看,第一名趙翼是江南人,第二名胡高望是浙江人,兩人又同在內閣任中書,第三名王傑是陝西人,出於政治考慮,乾隆將趙翼名次與王傑對調了一下,讓王傑當上了狀元,趙翼屈居為第三名探花,並解釋:“江浙多狀元,陝西則本朝未有,即使與一狀元,也不為過……”
趙翼未爬文筆塔,未沾東坡洗硯池水,將狀元丟掉的這個傳說一直在常州民間流傳著。不知是巧合,還是為補沾蘇東坡的靈氣,趙翼晚年辭官退隱家鄉后,將宅第購置在了與蘇東坡故居毗鄰的前北岸8號,從此文思如潮,寫下了曠世史學名著——《廿二史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