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黑變病

摩擦黑變病

摩擦黑變病是由於長期反覆機械性刺激所致局部皮膚的網狀色素沉著性損害,好發於體型消瘦的年輕女性,男性少見,患者自覺不癢或瘙癢程度輕微。

病因


根據皮損形態、特定的好發部位以及通過對致病因素的調查,基本肯定本病起因於外在的局部刺激。最引人注目的刺激物是以尼龍、人造絲和棉花等為原料的健康巾,使用者在洗澡時常用其強力摩擦皮膚,以達健膚目的。由於強力反覆地摩擦和壓迫,加之緊貼骨面的皮膚皮下脂肪稀少,日久易損傷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而發病。

臨床表現


皮膚色素異常,以淡褐或暗褐色的帶狀或斑狀色素沉著為主,瀰漫性分佈。表面光滑無丘疹、鱗屑角化傾向,在色素斑邊緣明顯可見色素沉著和皮丘一致,而毛囊口、皮溝處則沒有。綜觀色素斑旱細網狀,境界多數比較清楚,形狀與損害部位的骨上皮膚形狀大致相同。往往局限於鎖骨、肋弓、肩胛、脊柱和脛前、肘膝等骨隆起處,少數患者也可累及上背、頸腰、腹等非骨隆起部位。

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基底層和棘層黑素顆粒增多,真皮變化以色素失禁為特徵,真皮上層尤其在乳頭層可見多數噬黑素細胞。特殊染色真皮內未發現有澱粉樣蛋白沉積。

診斷


根據好發人群、刺激病史、損害特徵、分佈特徵和組織病理改變,本病易於診斷。

鑒別診斷


摩擦黑變病主要與斑狀皮膚澱粉樣變區別,後者常見於中年女性,皮損以背部常見,色素斑呈點狀色素沉著的小丘疹組成,組織病理示真皮乳頭層有澱粉樣蛋白沉積為特徵。

治療


對已發病者應勸其停止使用健康巾等強力摩擦皮膚,局部對症治療有的可逐漸減輕,然而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