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與技術

農業與技術

《農業與技術》是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農業綜合性刊物;主要刊登農業工程、農業經濟、農業產業化、農業科研成果與動態,先進實用技術及科教興農等方面論文。

據2018年5月《農業與技術》編輯部官網顯示,《農業與技術》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1人、編委14人、責任編輯4人。

據2018年5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業與技術》共出版文獻23760篇、總被下載1337337次、總被引30960次;

辦刊歷史


1980年,《農業研究》創刊。
1988年,更名為《農業與技術》創刊。
1980年—1993年,未收錄至中國知網。
2012年,《農業與技術》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5年1月,《農業與技術》變更為半月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報道內容
《農業與技術》主要刊登農業工程、農業經濟、農業產業化、農業科研成果與動態,先進實用技術及科教興農等方面論文。
• 主要欄目
《農業與技術》設農業科學、農機工程、林業科學、種植科學、畜牧科學、園林園藝、氣象科學、交流園地等欄目。
《農業與技術》欄目說明
農業科學生物技術、土壤肥料、農業氣象、農史研究、生態農業、貯藏與加工、農藝科學
農機工程農業科技、農業機械、設施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土保持、信息與工程
林業科學綠化建設、栽培育苗、林政管理、森林經營、病蟲害防治
種植科學蔬菜園藝、植保縱論、種業天地、農藥科學、試驗研究、育種栽培、土壤肥料
畜牧科學動物科學、疾病防治、養殖與增殖、飼養管理、畜產品加工、畜牧研究、水產養殖、漁業
園林園藝果植栽培、品種資源、園藝研究、園林花卉、景觀設計
氣象科學大氣探測技術、信息技術、天氣氣候與數值預報、應用氣象科學實驗、台站實用技術
交流園地綜述專題、科研管理、社會與法、文化視野、工作研究、產業論壇、經驗交流

人員編製

據2018年5月《農業與技術》編輯部官網顯示,《農業與技術》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1人、編委14人、責任編輯4人。
顧問:汪爾康
編委:王志賢、王林科、田樹林、朱乃芬、劉會寧、李慶東、宋鳳斌、郝再彬、張天敵、張民生、張明理、遲道才、梁紅、鄭愛珍
責任編輯:周康、李媛媛、胡艷、馬夢傑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農業與技術》是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資料庫期刊源、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台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業與技術》共出版文獻23760篇。
據2018年5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農業與技術》載文量為21755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業與技術》總被下載1337337次、總被引30960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08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44。
據2018年5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農業與技術》被引量為23015次、下載量為17906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農業與技術》影響因子為0.3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951名,在農業科學總論(88種)中排第44名。

榮譽表彰

《農業與技術》是全國優秀農業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農業與技術
農業與技術

辦刊方針

《農業與技術》作為新學術、新觀點、新成果、新技術的交流陣地和平台,積極倡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辦刊方針。

現任領導


社長總編:郝屹
主編:楊芳
主任:李雲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