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匠
2006年哈斯朝魯執導電影
《剃頭匠》是由哈斯朝魯執導,靖奎領銜主演,張耀興、王洪濤、王山、馬景龍等參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北京衚衕里一個90多歲的老剃頭匠敬大爺如何安度晚年的故事。
該片於2006年9月在日本福岡國際電影節首映。
劇照
可是敬大爺不願意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他的老朋友,這是他一個人的秘密。他一面給老主顧剃頭,一面觀察人家的安排。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經多年不照相了,至今還沒有一張能夠用作遺像的照片。於是,他開始悄悄地為自己準備。他發現,拍一張令自己滿意的照片竟很不容易,還有一身體面的中山裝,以及殯儀館的告別儀式要用的500字生平簡介等等。敬大爺雖然生活儉樸,但是個十分講究的人。
時間慢慢過去,生活平靜,日復一日。每天敬大爺照例清早出門,為安排好的老主顧逐個理髮、剃頭、刮臉、剪鼻須、按摩。一邊天南海北的聊天或者打麻將。某個早晨,米大爺病逝了;又一天趙大爺被兒子接走了。敬大爺覺得越發孤獨。一天,他忽然昏倒在大街上,生命如靈魂出殼離他而去,可是一切都還沒安排好。
剃頭匠
角色名 | 演員名 |
敬大爺 | 靖奎 |
爆肚張 | 張耀興 |
趙大爺 | 王洪濤 |
米大爺 | 王山 |
敬大爺兒子 | 馬景龍 |
趙大爺兒子 | 由立平 |
小爆肚張 | 佟仲琪 |
板寸王 | 宋戈 |
趙大爺街坊 | 徐慧芷 |
趙大爺兒媳 | 瑤陽 |
畫家 | 竇輝 |
年輕房管 | 李謹 |
服裝店管理員 | 林怡希 |
照相師 | 王昱 |
王大媽 | 汪風彩 |
鐘錶店老闆 | 張傑 |
照相館服務員 | 龔娜 |
敬大爺街坊 | 周天軍 |
出品人 | 李水合 |
製作人 | 陳國喜、哈斯朝魯 |
監製 | 王蘭柱、陳國喜、楊玉斌 |
導演 | 哈斯朝魯 |
副導演(助理) | 靳若鋼、佟仲琪 |
編劇 | 冉平 |
攝影 | 海濤 |
配樂 | 查干 |
剪輯 | 其其格、王亮 |
道具 | 趙慶江、海興旺 |
美術設計 | 金楊 |
服裝設計 | 那日蘇 |
錄音 | 李志忠 |
劇務 | 鐵瑛 |
場記 | 龔娜 |
布景師 | 滑志強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敬大爺
演員靖奎
手藝精湛的剃頭匠,有著八十年的剃頭經歷,孤身一人生活,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務周到,深得老主顧們的喜愛,雖然生活儉樸,但是個十分講究的人。
爆肚張
演員張耀興
敬大爺的老客戶,老朋友,是鼓樓附近的名人,隨著城市發展,他家經營的爆肚店也即將面臨拆遷。但他捨不得自己這家店面,更捨不得街坊四鄰。
米大爺
演員王山
敬大爺的朋友,由於兒子長期在外工作,再趕上身體欠佳,家中的黑貓成了他形影不離的親人。只有每次敬大爺給他理髮時,才是他感覺到渾身舒適的時候。
趙大爺
演員王洪濤
敬大爺的好朋友,與老米相似,兒子常年不在身邊。兒子有時會開車回來看他,每月的撫養費也按時給到,但趙大爺依舊感到孤單,天天盼望敬大爺能來家中。
(參考資料來源.)
演員選擇
為了不失該片風格,導演大膽啟用了九十三歲高齡的非職業演員靖奎本色出演,他從12歲就開始了理髮生涯,有著八十多年的剃頭經歷。其他配角分別從北京衚衕里的敬老院或大雜院里挑選出來的,如米大爺的飾演者是一位八十三歲目不識丁的孤寡老人,趙大爺的街坊大嫂的飾演者是一位下崗的無軌電車的女司機等等。對演員不要求他們表演,也不要求他們死記硬背台詞,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讓他們自己發揮去。
拍攝過程
北京的衚衕大部分是灰磚灰瓦灰石板,為了貼近真實的生活紀錄,該片採用了青灰色的色彩為基調。衚衕里的早午晚的光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為了該片的真實性,拍攝時劇組嚴格遵循了自然的衚衕光效。為了不破壞全片恬靜而平淡的風格,幾乎沒有採用運動鏡頭。
後期製作
該片的美術效果幾乎是不做過多的修飾,盡量恢復生活的真實原本。而在音樂上也只有一點點,現代而不失傳統的北京風味,單純而不失韻味,同時要求曲作者不允許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來創作該片的音樂。幾位曲作者都搖頭離去,曲作者查干先生也是經過了幾次的推翻才創作了出來。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特效公司 | 中國電影集團 |
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 | |
聯合攝製 | 陝西電影製片廠 |
北京世紀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 |
廣西柳州市金居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 | |
北京潮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
底片拷貝 | 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
發行公司 | 北京世紀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日本 | 2006年9月(福岡國際電影節) |
中國北京 | 2006年10月24日(清華大學) |
日本 | 2008年1月21日(東京首演) |
日本 | 2008年2月9日(岩波廳)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2006年 | 第37屆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 | 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 《剃頭匠》 | 獲獎 |
2006年 | 第5屆印度浦那國際電影節 | 最佳故事片 | 《剃頭匠》 | 獲獎 |
2007年 | 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4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 組委會特別獎 | 靖奎 | 獲獎 |
最佳視覺效果 | 《剃頭匠》 | |||
最佳影片 | 《剃頭匠》 | 提名 | ||
2008年 | 第14屆法國維蘇爾電影節 | 最佳故事影片 | 《剃頭匠》 | 獲獎 |
評審團特別獎 | ||||
亞洲心動獎 | ||||
中學生最喜歡影片獎 | ||||
2013年 | 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 國內展映單元-北京記憶 | 《剃頭匠》 | 入圍 |
《剃頭匠》風格平實、儉樸,表現出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傳統風情,片中除了靖奎扮演的“敬大爺”,還有米大爺、趙大爺,全是頭髮灰白的耄耋老人扮演,儘管都是非職業演員,但憑藉本色,個個演得十分貼切自然,為中國銀幕所少見。這些來自北京城衚衕大雜院里的老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一群,但他們亦有著對待生活和死亡的態度,影片細膩地通過種種細節,透射他們或樂觀、或悲傷、或無奈等種種心理,也從側面反映了社會對於老人們的漠視(《南方都市報》評)。
《剃頭匠》是一部非常東方化、中國化、北京化、又非常衚衕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講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瑣碎的生活,實則通過敬大爺以及周邊人物的點點滴滴展現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巨大的變遷(新浪娛樂評)。
《剃頭匠》拍攝手法四平八穩,敘述過程樸實無華,為之動容的不僅僅因為敬大爺將人生活成了哲學,更是因為通過該片,讓生活在快節奏、浮躁社會下的觀眾,再一次將心靜了下來。也讓觀眾理解了人生的真正意義——樂知天命、知足常樂、恬淡平凡(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