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寺

遼寧瓦房店市得利寺鎮龍潭寺

遼徠寧瓦房店市得利寺鎮有一龍潭山,又名龍潭山城.

龍潭寺介紹


徠山上有一池水名叫龍潭湖,湖邊有一小廟叫龍潭寺,山下有龍潭村。
龍潭寺
龍潭寺
建於隋朝的古城牆,長約4公里;山城有東西二座城門,據險而築,城內綠樹參天,遮天蔽日;山中另有一“龍華宮”古剎,為遼南地區道教活動中心;山坳處的一汪碧潭,名曰“龍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深不可測,堪稱一奇——大連古復州八景之一的龍潭靈異即指此潭。

龍潭寺歷史


元、明代稱得利贏城,明初置遼東衛(相當於師級建制)於此。龍潭山有南北兩峰,南峰海拔318米,北峰海拔418米。兩峰巍然挺立,緊相對峙,成為得利寺山城的自然屏障。北峰西側還有一峰,雖略低,卻威武壯觀,如同山城後盾。其東有兩大岩拔地而起,似一對劍齒直刺天外,故有“大牙”、“二牙”之稱。

迎恩門


迎恩門這個樓的名字,但在上方,卻有一個匾,寫著永豐寺。沿著樓洞的樓梯而上,到了一個大院子,城樓的東西護牆原來都是二層式的房舍,門窗的樣式都透著一個信息,這裡與外面不是一個時代,竟管經過了紅漆的粉飾,竟管玻璃的門窗都擦的雪亮。比較煞風景的是,院當中拉了數根鐵絲,上面晾了無數的小孩子的尿布、衣褲,院子當中與舊式的磨盤相依靠的是麻將桌子,過去與現在就這樣交匯了。迎面看到是一棵樹。走近看,這樹名叫龍爪槐,既中國槐芽變的品種,此株有400多年歷史,傳說是由一名叫慧天的南僧到此處掛單種下,現為省級保護文物。

橫山書院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西街,這裡原是清朝中葉復州防守尉顧爾馬渾將軍的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章鞠人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府邸擴建為書院。至近代,這裡雖被多次改為中學、師範學校等,名稱也更改多次,但始終都是一個學府,它不僅是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更為大連地區培養、輸送了一大批知識人才。96年書院廂房曾倒塌,後由政府撥款實施的修復工程。
當代周易界領軍人物之一曲煒95年在此拜龍潭寺雲清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