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類

鱗翅目異蝠蛾科動物

蛾類是鱗翅目中最大的類群,佔到鱗翅目種類的9/10左右。蛾類的外觀變化很多,難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數蛾類夜間活動,體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動,色彩鮮艷的種類。飛蛾破繭而出后產下卵就死亡了,無需進食。

物種簡介


蛾是一類與蝴蝶相近的類群,但與蝶類不同的是大多數蛾類都在夜間活動,所以白天很難尋覓它的蹤影。晚上在燈光下常常聚集了大量的蛾類,因為蛾類有一個特性,叫趨光性,成語“飛蛾撲火”就是這個原理,因此利用這特性,農民伯伯常常在田間放置黑光燈,目的就是將它引過來殺滅。除了活動的時間與蝶類區別外,蛾類還有個顯著特徵是觸角是羽狀、線狀等,而蝶類則都是棒狀的。公園發現白天活動的蛾類有3種,其中一種的名字叫粉蝶燈蛾,它的外形與粉蝶很相似,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蝶類

形態體征


蛾類同蝶類共同組成了“鱗翅目”。這個目的識別主要根據:(1)有兩對膜質的翅,橫脈少,翅、身體及附肢上滿生鱗片。(2)上顎退化或消失,口器主要由下顎形成一個虹吸狀的口吻。(3)完全變態(即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蟲期)。(4)幼蟲蠾形,頭部有傍額片,腹足具趾鉤。
全世界已知的鱗翅目昆蟲約有112000種,其中蝶類佔10%,餘下都是蛾類。我國蛾類已知約有4000種左右。
蛾類
蛾類

蛾類防治措施

1、加強養護,減少鬱閉度,增加通風透光。結合修剪,及時剪除帶蟲枝條,並集中銷毀。
2、成蟲羽化期間使用黑光燈誘殺。
3、幼蟲孵化初期可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使用30%滅鈴靈乳油,或3%高滲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噴干或填塞蛀孔。
4、保護和利用天敵,幼蟲期間人工釋放蒲蟎,產卵期間人工釋放赤眼蜂

與蝶類主要區別

蛾類與蝶類的主要區別在於:蛾類多在夜晚活動,靜止時雙翅蓋在身上如屋脊狀,身體多暗色,觸角成羽狀、齒狀或絲狀;蝶類多在白天活動,靜止時雙翅直立背上,身體鮮艷,觸角成錘狀或棒狀。
憑以上特徵可以簡單普通的蛾類,但蛾類的種類眾多,其中也不乏大型美麗者也!如不仔細觀察極易混淆為蝶類!
概述
蛾類
蛾類
蛾類屬於昆蟲綱中之鱗翅目。植物提供多種蛾類幼是的食物來源,蛾類的幼蟲及成蟲也是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等食蟲性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鏈。為了讓國人對蛾類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本公司特印製“台灣蛾類郵票”一組四枚。
台灣蛾類多在晚間活動,視覺及嗅覺甚佳;口器呈曲管式,常卷置於頭前,以吸食花蜜、果汁、樹汁及其他腐汁為生;幼蟲多以植物葉片或植物產品為生,成為農林作物的害蟲;也有少數為益蟲,能為植物傳播花粉及為人類提供衣物原料。
茲將郵票主題內容簡介如下:
(一)綠斑姬尺蠖蛾:尺蛾科。成蟲前後翅基和中線有數枚深綠色大斑塊,前翅端線近前緣處有四枚綠色小斑排列。成蟲主要出現在六至七月及九至十一月,分佈於桃園縣復興鄉、南投縣惠蓀林場、台東縣蘭嶼等地。
(二)中帶白苔蛾:燈蛾科。成蟲前翅白色表中央有一條黑色橫寬頻,該寬頻中央外側雌蛾略為外凸,雄蛾則明顯外凸。成蟲主要出現在五至六月、八月、十至十一月,可能是一年三代;分佈於烏來、北橫公路、梅峰、洛韶、藤枝等中低海拔山區。
(三)胡桃豹蛾:瘤蛾科。成蟲前翅淺黃褐色,滿布大小不規則白斑,外緣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點排列。成蟲在夏季活動,分佈於洛韶、慈恩等中海拔山區。
(四)黃群夜蛾:夜蛾科。成蟲前翅擬態枯葉,后翅黑色外緣有橘黃色寬頻,黑色區域中央有藍色S形紋。成蟲主要季節為春、夏及早秋。分佈於天祥、慈恩、青山、霧台、藤枝等中底海拔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