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

青年藝術家

陳可,1978年生於四川省通江。199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於附中,200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2005年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畢業,現工作生活於北京,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

正文


解讀作品
任何一種藝術的流行都有其必然的社會根源。經濟高速發展、傳統文化斷裂、生活壓力增大等等這些在中國社會在轉型併發的諸多問題,迫使民眾心理尋找安全的途徑。卡通文化虛幻的親近感恰恰填補了人類情感的空缺,成為當代人逃避現實的途徑。卡通文化對於成人世界無疑是一副安慰劑。一批年輕藝術家脫穎而出,陳可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陳可作品(18張)
如果說陳可的早期繪畫作品還有受到日、韓卡通藝術影響的痕迹,而新作則完全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這種獨特性恰恰是藝術家超越了人們通常所理解卡通藝術作品的思維慣性—平面化和簡單的視覺符號。陳可的繪畫作品表現了強烈的情景化和敘事性,可以看到從畫面中流露出某種“超現實主義”氣質。作品變得更加感性和私密,這種表達方式顯然不同於她早期的繪畫風格。這種“憂傷的敘事”可以說是陳可作品的顯著特徵。在《珍珠》、《媽媽》這類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其繪畫風格的 轉變。中國傳統水墨繪畫技法的背景顯得虛空和深遠,人物的主體形象也似乎被刻意的設置,力圖顯現出一種情緒和狀態。陳可繪畫作品中有一種莫名的可以進入內 心深處的那種東西。藝術家不僅僅滿足畫面本身帶來的視覺愉悅和創造力,她更想平靜的述說故事,一切顯得都娓娓道來。這一內斂的方式,恰恰是陳可的藝術不同 於其他“卡通一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使得人們對年青一代藝術的擔憂變得越來越動搖和懷疑。離開了流行、離開了簡單的圖式,更年青一代藝術家還有著對藝術的思辨和討論。“卡通一代”藝術的生命力或者說在美術史意義的建構必須還是由他們自已來解決。這無疑要求藝術家要尋求和建立其作品所依託的文化依據,陳可的作品顯然找到了這樣一個突破口。人們從其作品中明顯感受到中國(東方)傳統文化思想根源性的影響。
從這 《海盜》《海市蜃樓》》批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更為大膽的嘗試和變化。畫面中大膽的留白,繪畫的部分則有著瓷板畫和浮雕般的肌理,對比顯得強烈而有趣。對於陳可而言,對現實的顛 倒是具有真實感的。刻意強烈的局部描繪,總是吸引人的眼球,但如果人們真的把眼光投入它們時,似乎又瞬間崩散了,就像散落在畫布上每個局部和散點。憂鬱的“女主角”佔據了畫面的中心,似乎又讓觀眾的情緒消融進去。真的有種人們不知虛無從何而來,而又從何結束的感受。藝術家此時顯示出對畫面非同一般的駕馭能 力。這種不斷給自已施壓又釋放的工作方式在年青一代藝術家中是不多見的。尤其在現階段被商業衝擊的亂七八糟的
中國當代藝術現狀中,人們可以由衷的感到欣慰。陳可(5張)
自11年起,陳可開始了自傳繪本邊寫邊畫的工作,講述自己從一個四川小城的女孩成長為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70后藝術家的成長曆程,並與讀者分享了很多獨屬於70後年輕人的集體回憶。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陳可除了獨自完成十萬字的敘述,亦完成了70多幅水墨小品的創作。這批飽含著藝術家溫暖回憶的作品在2012年的個展中國展出。這個展覽最終選定沿用陳可2007年個展的名字:“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其中《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是她創作的一個較為大型的裝置作品。作品彰顯了魔幻色彩的,人們幾乎不可思議的看到,在喚起人們一代人集體記憶的80年代中國典型家庭的傢具上,到處雜亂流溢著色彩的印跡和隨意擱置的怪異玩偶。這種錯位感幾乎使人們的神經緊張,開始變得不知所措。陳可此時象個魔術師,觀眾變得既是她的受騙者又好象是她的同謀。藝術家此時可能也分不清這到底是她的童年記憶,還是虛構角色的一個劇場。這使人們不禁又想起在繪畫作品中一直出現的小女孩的形象。從繪畫到雕塑到裝置作品,人們可以看到這個虛構人物的故事。藝術家此時象個作家在塑造主人翁的形象之時,已經完全投入了足夠的情感,有時真的分不清孰是真實孰是虛幻。作品有著極強的包容性和場域,使得觀眾身陷其中又茫然若失。這種現實和幻想之間的衝突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魅力所在。此魅力還延續到2012年春天所創作的《昨天的我,明天的你》作品當中,並且作品還隱喻了陳可將迎來她的人生新的階段。
整體來說,陳可的作品,無論是繪畫還是裝置都顯得溫潤、哀傷且又美麗,“煽情”的近乎催眠,非常能打動人。她的作品總能喚起人們記憶中的某些東西——具體的、不可言狀的。陳可的作品不僅僅表達了藝術作品本身的動人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條個人藝術之路。也許人們無法判斷這條路通向何方,但至少為中國年輕“卡通一代”藝術的發展和建構提供了一種可能性。這種探究恰恰又是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年輕一代藝術家所需要的。
解讀藝術家
也許許多人會認為陳可一直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因為她作品中的小姑娘也表現的是顯而易見的喜怒哀樂,其實陳可早已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藝術家陳可除了做展覽,很少將自己暴露在大眾面前,就是這麼個羞於表達自己的靦腆人兒,卻出版自傳和舉辦同名展覽《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剖析了 34年來的生活和自己懵懵懂懂的藝術之路。蘇珊·桑塔格在評價一位波蘭詩人的散文集時曾經說過“寫自傳是可以讓人摒棄虛榮,推進自我認識的工程”,陳可的自傳有著同樣的訴求,“我為什麼會成為藝術家?我到底要什麼?”,陳可自己也說寫完這本書,她懂了自己。再也不只是一個被過度符號化的藝術家。人們提到她,不會只在分析某種現象或者流派時,以個例的方式代入;就像關鍵詞也不在只是卡通的,日記體繪畫的,70后的,女性藝術家的,川美畢業的,作品很好賣的,以及當代藝術造星運動中而獲得成功的了。
其實陳可既不迷戀漫畫書,也很少關心卡通的發展。但她卻恰巧的以卡通造型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畫家的生涯,並在幸運的在《下一站,卡通嗎?》的群展后,成為“新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與其他在北京郊區的畫家村等待機會的畫家相比,陳可是幸運的,她2005年來到北京后,就簽約了星空間畫廊,同年,作品就現身拍場。在2010年她的個展“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開幕當天,其作品全部售罄。在國外,陳可的作品認可度很高,法國影星蘇菲·瑪索也收藏了她的作品。但陳可卻有著自己不一樣的看法,覺得藝術品的價值和價格是兩個概念,藝術品的價格能代表價值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代表價值。自己的畫賣得好,並不能左右我對自己的認識,我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畫價格高就認為我已經是一個好的藝術家了。
陳可會在自己的創作中抒發自己的現實心境,就像《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是她在2007年完成的一個大型裝置作品。在那些能夠喚起她童年記憶的舊式傢具上,陳可展開了她的新繪畫,在到處流溢著色彩的印跡和隨意擱置的女童形象之間, 也是她抒發的自己的現實心境。但是有時,對於陳可而言,對現實的顛倒是具有真實感的。如憂傷的小女孩佔據了畫面的中心,觀眾也會瞬間被莫名的傷感淹沒。這也是陳可典型作品當中,幾乎每幅繪畫里都有一個圓鼻頭的小女孩,憂鬱、自我封閉、單純地生活在虛幻空間里,不食人間煙火。她的作品中很多畫面都充滿大膽的留白,繪畫的部分則有著瓷板畫般的肌理。關於媒介的實驗陳可也是始終沒有停歇,在2008年完成的新作品當中,繪畫有時候像是做手工。成品印花布、媒介劑和傳統的油畫顏料在作品中被混為一談,傷感的小女孩形象繼續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媒材上,亦真亦幻,無邊的孤寂與悵惘讓觀者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生活中的陳可,像很多“文藝女青年”一樣,音樂、旅遊和閱讀是陳可生活中的最愛,除此以外,她還痴迷於“星座”的研究,在迷霧不清的揣測里拼湊預言和推論,她對這樣的遊戲樂此不疲。自稱:我還是喜歡研究小宇宙,對大的宇宙還沒有興趣。可以說,陳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傾向於以個體的方式切入作品,不是外力的掙扎,而是內心的掙扎。就像她自己形容她自己,在柔弱外表的掩藏下,有著的是新怒無常的極端情緒化的壞脾氣。這讓她大學宿舍的同學對她畏而遠之,也還曾經把她丈夫逼近崩潰的臨界點。為了調整自己的情緒,所以陳可被“逼”著“發現”了在創作繪畫,創造虛幻世界可以分擔她內心莫名的躁動和抑鬱。這些令陳可的作品有時甚至不免陷入一種神秘主義的氣氛。陳可將自己投射在作品的形象中,一天不畫畫就會被“空”的感覺纏裹——她喜歡不斷地挑戰、超越自己,對她來說,這種成就感遠比保持現狀來得真實和強烈。
個人履歷
個展
2012
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星空間,北京,中國
2010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星空間,北京,中國
2009
世上的另一個我,菲恩海姆藝術館,菲恩海姆,德國
2008
一個人的戰爭,星空間,北京,中國
2007
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星空間,北京,中國;瑪蕊樂畫廊,米蘭,義大利
群展
2012
首屆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新疆國際藝術博覽中心,新疆,中國
自旋——新世紀的十年,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解禁之後,星空間,北京,中國
2011
破曉,阿拉里奧,天安,韓國
山水畫:無聲的詩歌?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風景畫——源於希客收藏的作品,盧塞恩美術館,盧塞恩,瑞士
2010
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書協——第一屆南京雙年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中國
Franks - Suss 收藏展,薩奇畫廊,倫敦,英國
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展——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改造歷史:2000-2009 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中國
2009
China: the Contemporary Rebirth,Palazzo Reale,米蘭,義大利
2008
左手右手——當代藝術中的伴侶,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找自己,上海民生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第二屆上海當代藝術館文獻展 : 夢蝶,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自由中國——BSI 瑞士基金會藏品展,盧加諾,瑞士
面對現實——當代藝術選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7
中國—— 面對現實,維也納路德維希基金會當代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你的觀點,我的故事,柏林,德國
陳可,李繼開,韋嘉,Thomas Erben 畫廊,紐約,美國
浮遊——中國藝術新一代,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韓國
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展 1985 - 2007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酸酸甜甜的一代——中國新藝術,Kunstverein,曼海姆,德國
2006
壞孩子的天空,星空間,北京,中國
原創 : 動漫美學新世紀,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超驗的中國,阿拉里奧畫廊,北京,中國
新界面——UP 一代登陸展,紅橋畫廊 & 劉海粟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5
下一站,卡通嗎?,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星空間,北京,中國
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國
景觀:世紀與天堂——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成都世紀城,成都,中國
自我造局——中國當代繪畫展,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2004年
“藍色空間”學術邀請展中國,成都
2003年
“聽女人講男人的故事”觀念藝術展,重慶,中國
“方向”實驗油畫展,重慶,中國
“青春就是權力”青年藝術展,上海,中國
第二屆貴陽油畫雙年展青年女藝術家作品聯展中國,貴陽
2002年
漂浮中的夢境——來自西南的當代藝術攝影與錄象,香港,中國
“平遙國際攝影節”中國新攝影展,平遙,中國
“注意力”攝影與錄象展,重慶,中國
2001
首屆成都雙年展學生特展獲“新秀獎”,成都現代藝術館,中國,成都;香港,中國
“夢魘·人與偶”攝影作品個展,重慶,中國
“旋轉360–中國方案藝術展第六屆”中國當代藝術文獻資料展,上海,中國
出版
2010
《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嶺南美術出版社,廣州,中國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星空間,北京,中國

2008


《一個人的戰爭》,星空間,北京,中國
《找自己》,星空間,北京,中國
《時差——中國當代藝術新力量》,瑪吉畫廊,馬德里,西班牙
《深度呼吸——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十九個樣本》,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中國
《 AVATARS AND ANTIHEROES — A GUIDE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講談社國際有限公司,東京,日本
《年輕的中國藝術家》,Prestel 出版社,德國
《天地之間——中國當代繪畫》,DAMIANI 出版社
2007
《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星空間,北京,中國
《“酸酸甜甜的一代”中國新藝術》,Kunstverein 美術館,德國
《China- Facing Reality》,奧地利維也納路德維希基金會當代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浮遊——中國藝術新一代》,都亞特,首爾,韓國
《你的觀點,我的故事》,柏林,德國
2006
《壞孩子的天空》,星空間,北京,中國
《Fancy.Dream》,DAMIANI 出版社
《超越的維度——中國新繪畫》,湖北美術出版社,長沙,中國
2005
《一卡通》,星空間,北京,中國 《下一站,卡通嗎 》,星空間,北京,中國
《“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湖北美術出版社,武漢,中國
《新銳世界——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作品集》,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中國
2001
《樣板 · 架上——2001 成都雙年展》,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中國

收藏

Franks-Suss 收藏,倫敦,英國
BSI 瑞士基金會 Sigg Collection,盧塞恩,瑞士
Lorenzo Sassoli de Bianchi,義大利 深圳美術館,深圳,中國
民生美術館收藏,上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