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衚衕小學

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衚衕小學

鴉兒衚衕小學於1952年九月一日誕生了,它由原私立崇實第二小學、廣化小學以及競業小學合併而成,是解放后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學。

學校簡介


一九五二年九月一日鴉兒衚衕小學誕生了,它由原私立崇實第二小學、廣化小學以及競業小學合併而成,是解放后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學。
私立崇實二小,原校址在鼓樓西大街基督教會,這個教會建於一九OO年以前(年代不詳)庚子年被毀,以後重建。直至文革後期,由工藝美術廠佔用,將會所拆掉改為幼兒園。據邵牧師講,自有教會之時,就附設有學校。因此,可以說這所教會辦的學校,在一九OO年以前就已經有了。至今至少有100年以上的歷史了。不過當時還不是正規的完全小學。一九三一年定名為"崇實、崇慈合組小學"才逐漸正規化。一九三八年改為崇實第二小學。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又為教會收回恢復崇實第二小學名稱。當時是有六個班的完全小學,並附設幼兒園。一九五二年西四區教育局接管,改為市立鴉兒衚衕小學,派李益勇為校長,並定本址為本校直到現在。地址為鴉兒衚衕25號。

學校發展


廣化小學:創辦於一九四七年,當時廣化主持玉山和尚倡議,組織廣化小學董事會,在廣化寺廟內成立了廣化小學,校長為修明和尚(法國留學生,文學專業,因故出家當了和尚。解放后曾一度出任大學教授,后因病仍在廣化寺當和尚),首先辦的是兩個初級班(免交學費,並供給書本文具等),后逐漸健全為六年制的完全小學。一九五二年被接管,改為鴉兒衚衕小學分校。一九五七年為了保護古代建築,學校遷至廣化寺後院的彌沱庵院內(鼓樓西大街63號)直至今日。院內有歷經四百多年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銅像一尊,1989年校舍改造時大佛被請到頤和園萬壽山上。
私立競業小學,於一九四七年四月開始籌備,九月開學。校址設在後海北沿23號院內。一九五O年原址出售,遷至龍華寺內,校長金文之。開始為複式班,以後逐漸成為六個班的完全小學。一九五六年政府接管,學生併入鴉兒衚衕小學。原址由崇實二小附設的幼兒園遷入、擴大、獨立改為後來的后海幼兒園。接管后的鴉兒衚衕小學,教師們的地位、生活、待遇均有了變化,政治覺悟不斷提高,他們不計時間、待遇,積極努力、成績斐然。每年各科(語算自然)統考,均居全區前列,區教育局把鴉兒小學列為"一線"學校(當時一共才有八所)。北京市教育局也派人來校蹲點,中央教育部、蘇聯專家經常來校視察、聽課。學校各項活動也開展得較好,學校還保留文藝傳統節目如"賽跑舞"等屆屆相傳。
一九七九年恢復統考後,在老師們的努力下,學生統考成績在區里名列前茅,學校在西城區佔有一席之地。一九八三年團區委在學校召開少先隊工作現場會,推廣《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和《祝你健康》兩個主題隊會,傳播獨生子女教育經驗。70年代連續開展科技活動,學校航模隊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及市區表演,獲得很好的社會影響。80年代的"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三小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一批又一批學生被保送到市區重點學校。一九八九年西城區教育局在學校召開科技現場會,並被表彰為"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學校,鴉兒小學享有很好的社會聲譽。

對外交流


學校校開展科技教育工作環境教育工作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學校在教委的直接領導下,在教科所、教研室和西城區科技館的耐心指導下,還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全校師生通過各種各樣的環保、科技活動,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學校開展環保、科技教育為師生的發展與提高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因此,學校一直把環保、科技教育工作,作為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不僅如此,還加強了與校際之間、省際之間,國際之間的交流。在可持續發展的大主題下,幾個不同的科研課題,從不同的側面,為了共同的目標,學校與西城區各實驗校之間,互通信息,共同發展。與“EPD項目”實驗學校、與“青少年愛水項目”學校、與香港夥伴學校都有一定的交流。與熱衷於科技教育和環保教育的有關單位及國際環保組織的高級人士相互交流,探討有關環境的熱門話題,使學校的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